我市著名民营企业卡松集团内,一名工人正在紧张工作
这无疑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我市民营经济如何审时度势,在这股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抢得先机,步入自己的“黄金时代”,值得认真的思索与探寻。机遇很美,机遇积蓄的力量十分沉厚。可是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连体兄弟”,捆绑而来。我市民营经济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析挑战,直面挑战,应对机遇相伴而来的挑战。
“井喷”新态势: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5家,增量居全省首位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20万人动员大会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实力增强、速度加快、贡献提升的好局面。创业氛围越来越浓,环境越来越好。通过全面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一揽子政策,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放宽进入领域、加大金融服务、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极大激发了全民创业的潜能和热情。民营经济增势迅猛,整体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注册资本金总量呈加速增长态势,2012比2011年分别增长11.3%、24.1%,2013年又比2012年分别增长20%、60%,今年以来更是呈现出“井喷”态势,前3季度各类市场主体新增户数是去年全年新增户数的1.2倍,新增注册资本金是去年全年新增资本金的2.4倍。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5家,增量居全省第1位。过百亿的民营企业达到8家,5家进入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如意集团、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骨干民营企业,通过开放合作、科技创新、联高联强,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企业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民营经济贡献越来越大,支撑作用越来越强。今年前3季度,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提供的税收均占到全市GDP、税收的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市的70%以上,就业贡献率超过90%,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财政收入的主来源、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认清发展新趋势:反思自问,问出压力、动力
“作为党委、政府,要问一问对全民创业民营经济重视支持得够不够?”……在昨日上午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马平昌连续用了多个问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反思自问,进一步问出压力、问出动力,问出重视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环境。
当前区域之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创新创业活力的竞争,体现在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竞争。全国、全省各地都把民营经济提升到“第一增长点”的战略地位,抓民营经济的力度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硬,为民营经济营造的环境越来越宽松。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仍然与我市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的地位不相称。
规模总量上,创业群体仍然偏少,去年底我市每万人口拥有市场主体户数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少59户、24户,比潍坊分别少100户、15户。特别是实力强的龙头大企业和中型企业数量仍然偏少,去年我市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民营企业有8家,而聊城有9家、滨州有13家。从创业活跃度看,我市每30人中才有1个个体工商户、每160人中才有1个私营企业,而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市,每10人中就有1个个体工商户,每50人中就有1个私营企业,珠三角的佛山每6个人中就有1个小老板,东莞更是4个人里面就有1个小老板。群众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氛围还不够浓。从产业层次看,多数民营企业产业链条短,产业层次低,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不到十分之一。从发展环境看,个别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管理越位、服务缺位、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棚架梗阻、走调变样,政策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对这些问题,全市上下、各个层面都要认真进行反思。作为党委、政府,要问一问对全民创业民营经济重视支持得够不够?作为职能部门,要问一问承诺事项兑现了没有、服务责任履行了没有?作为机关干部,要问一问为创业者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通过反思自问,进一步问出压力、问出动力,问出重视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