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院第一个创业项目
知音校园服务中心:为有兼职需求的企业和学生提供平台
19日上午,记者来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创业工作室时,宋亚亚、彭步熙、马国宇和程仕聪四个人正围坐在电脑前,讨论着他们的创业项目———知音校园服务中心的创业计划书,这是创业学院中第一个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的创业项目。“12月9日,我们在工商局进行了注册,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联系客户、备案客户资料等详细的工作内容了。”知音校园服务中心负责人宋亚亚告诉记者,他们的创业项目是一个中介机构,主要就是为有兼职需求的企业和想找兼职工作的学生提供平台。
宋亚亚说,作为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尽管存在不足,但是有了创业学院这个“后台”,他们更有信心了。“之前,我对创业计划书、工商注册、纳税申报等程序一窍不通,后来,听了几场学院组织的专题讲座,对这些信息慢慢有了一定的了解。”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创业学院创业咨询师李雯雯告诉记者,之所以宋亚亚的创业项目能从众多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是其可行性比较强。“此外,在校园里,作为一个以中介为主要内容的创业项目,有着丰富的学生资源,校内的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是他们的潜在客户。”
■短评
创业型经济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济宁作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并重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景气,我市工程机械以及煤炭等资源型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也因此备受“拖累”。而此时如何激活城市经济、解决就业难题无疑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社会总就业的65%至80%是由微型和中小企业吸纳的,这些企业作为吸纳劳动力的基础单元,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城市发展环境,归根到底取决于体制机制活力和容纳力,其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有适宜的创业环境。显然,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发展创业型经济”,走“构建创业型城市”之路,将是未来济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此时创业学院的成立,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工作室,使创业项目在校园里完成孵化,让他们在创业路上“有法可循”、“有难可诉”。另外,通过导师“一对一辅导”以及相关创业诉求引导制度环境变革,促进政府出台适宜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步伐,真正让创业者在“市场体系健全、要素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政府服务优良、企业诚信经营、劳动者充分就业、投资者安心兴业”的创业型城市环境中自我提升。(记者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