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洪玮 通讯员 刘旭东
有一组数据让人惊喜:刚刚过去的2014年,兖州区除了100%地完成了新增高校毕业生、城镇参加养老保险的新增就业人数外,城镇新增就业7620人,完成任务的102%,超额完成了任务;失业人员再就业4623人,完成任务的115.6%,超额完成了任务;困难群体就业896人,完成任务的103%,超额完成了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10人,完成任务的105.2%,超额完成了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创新就业之路,拓宽就业渠道,为群众找到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是我们推不掉的责任。”区就业办主任王成喜如是说。
用了什么超常规之策使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实现了“四个超额”?“只要善于作为,主动作为,办法还是有的。”王成喜告诉记者,经济下行压力,区域内企业生产经营深受影响,给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我区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这个就业主渠道作用,开展专项就业推介,让群众到“平台上找岗位”,“在适合个人工作的圈子内找活干”,基本上达到了“总有个工作适合你”的目标。去年就业办共举办“再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行动”、“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洽谈会”、“就业帮扶岗位对接会”等各类招聘会48场,城市居民、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力等都是盯着岗位有备而来,仅农村劳动力就转移就业6310人。而民营企业招聘周搞了14场,共有2724家企业参加了各类招聘会,提供了102819个工作岗位,入场求职人数超过了66690人,现场签约就业的达到了近2万人。
“把政府的就业扶持政策毫无保留地落实到位,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业办负责同志介绍。2014年投入就业资金2455.4万元,为5733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525.24万元;为3481人落实岗位补贴709.37万元;为10人落实一次创业补贴2万元;为 1人落实创业岗位开发补贴1.3万元;为53人(户)发放贷款贴息66万元;为94人落实见习补贴64.9万元。落实了小额担保贷款“快易贷”政策,经办银行开设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限,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筹集小额担保基金1600万元。2014年为符合条件的284人(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06万元,带动就业1776人。同时为他们在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荐、经营场地落实、开业指导和跟踪服务上都采取了“一站式”到位帮扶。
兖州区还把就业培训作为提升劳动者就业素质、稳定就业水平、扶持全民创业的关键性举措来抓。2014年共开办26个专业,132个班次,培训6047人。为太阳纸业、联城等企业实行基地式新工岗前提升培训 1530人;为百盛生物、科大鼎新等实行联合订单式培训2999 人。开展了创业+技能培训进乡村活动,673名农民朋友学到了“一招鲜”。219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 暨2014年兖州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SYB)专项培训,学校课堂成为了企业车间,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兖州民营经济的技术支撑。
帮扶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是我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一大特色 。不折不扣地落实《济宁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和管理。目前,我区在园林、环卫、社区等多个单位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51人。及时全面掌握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基础台帐,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了就业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机制。承诺“只要不挑不拣,48小时推荐就业”。建立特丽洁物业公司等13处帮扶基地,累计帮助城乡双零家庭、就业困难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实现896人就业。开发了社区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为困难家庭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实现了就业不出社区,做到“发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动态“消零”,去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数达到3086人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