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荷兰教堂改造工程的范例,“天堂书店”获得多个国际奖项,马斯特里赫特市的知名度也因此得到提升。但是荣光背后,也隐含着荷兰社会在世俗化进程中的无可奈何。
欧洲的世俗化进程始自启蒙运动,在法国大革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达致高潮,几经起落,至今尚未终结。在大部分南欧国家,教会仍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欧洲北方国家,随着信众数目持续下降,宗教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从信教人口的比例来看,荷兰是欧洲最为世俗化的国家之一。基督教信徒的减少,也影响到荷兰的政治生态。基督教民主党曾经是荷兰的第一大政党,随着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深入,该党的支持率不断走低,在2012年举行的大选中得票率排名第六,成为在野党。
与德国等欧洲国家不同,教会在荷兰不属于公共法权机构,在税收和教育方面,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荷兰没有教会税,教会的运作经费全部来自信众的自愿捐献。信众人数的大幅减少,使许多地区的天主教和新教教会入不敷出,无法维持教堂的正常修缮与管理,每年都有大量教堂被迫关闭、拆毁、出租或是出售。
在荷兰,有专门的中介公司从事教堂和修道院的买卖,许多教堂被改造为博物馆、餐馆、健身房、住宅、仓库、超市、溜冰场、迪厅、幼儿园,甚至是清真寺。
“天堂书店”所在的多明我会教堂,在过去二百年间,做过马厩、拳击比赛的场地和消防仓库,也曾经举办过汽车展和爬行动物展。在改造为书店之前,这座荷兰最古老的教堂是破旧的自行车室内停车场。一些不在文物保护范围之内的教堂被拆毁后,大量宗教器物被出口到其他国家,荷兰也因此成为销售和出口宗教物品的活跃市场。
荷兰教堂的“遭遇”,在欧洲并非普遍现象。德国社会的世俗化程度同样很高,但是教会作为公共法权机构,依然享有许多特权。
作为19世纪国家没收教会财产的补偿,德国征收统一的教会税,用以维系教会的正常活动。许多人为了免交教会税,宣布退出教会。德国登记在册的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中,也有许多是名义教徒,对信仰和教会漠不关心,留在教会是为了缴纳教会税。我在德国留学时,艺术史专业的许多同学都表示不会退教:缴纳教会税是为了保护宗教建筑,与信仰无关。
欧洲大陆的世俗化进程始于法国大革命,但是进行的并不彻底,法国目前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信仰天主教。与荷兰一样,法国没有教会税,教会运作的经费主要来自自愿捐献,因为信徒众多,尚可从容维系。
“天堂书店”是荷兰教堂改造的经典之作:在世俗化的用途之外,保留教堂的神圣,使其继续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书店本身能够坚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和许多国家一样,荷兰纸质图书的销量近年来大幅下降,电子图书的销量呈现出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作家走上电子出版之路。“天堂书店”隶属的连锁书店网几年前一度面临破产困境。从昔日多明我会修士诵经的所在,到马厩、停车场和书店,教堂的故事仍在继续。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