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校大学生创业积极性逐渐提高
记者先后来到我市济宁学院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查,发现专业技术较强的职院学生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较多,以综合性教学为主的济宁学院,有创业意向的虽不如职业技术学院多,但也不在少数。济宁学院中文系的李晴,是一位敢说敢做的天津姑娘,她一直怀揣一个创业梦。来济宁读书后,她逐渐地把这个梦想付诸行动。大一时,她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周围的批发市场转悠,看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就用心记录下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比较,在自身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她最终选择了经营衣架。她告诉记者,目前,她的衣架卖的还不错,准备过段时间就进驻淘宝,如果可以的话,她会用在校期间的这“第一桶金”,来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我觉得毕业后就找工作没什么意思,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多好啊。”李晴说。在济宁学院,像李晴这样敢于创业的学生不算少数,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或毕业后找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中,记者感受到的大学生创业气息更浓一点。在大学生创业基地,记者见到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明星”马庆,马庆是一位来自沂蒙山区的小伙子,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踏实诚恳。他今年大三,从大一开始,就在学校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服装定制和学生时代摄影等创业项目实践,现在已经积累了不少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马庆经营着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众创咖啡馆”。他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是咖啡馆,更是大学生创业交流的中心,在这里,大家可以进行创业交流,实现创业互助。此外,记者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基地和创业中心还看到了很多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睿策文化创意工作室的薄飞涛、学生时代摄影工作室的王本翔、电子商务微微配送的刘体祥,这几位同学也是在校创业的优秀代表,目前他们的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为身边同学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岗位。
创业中心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为什么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呢?记者调查发现,学生们创业意识的增强,与学校的引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等在高校已属常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就有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店面装修、水电全免的创业支持;不仅如此,为使学生在创业当中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创业导师,在学生创业初期予以指导。“通过评比,选出学生优质创意,进而由专业导师进行指导,然后进驻创业基地进行孵化,以期更好的支持学生创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导师张华告诉记者,他已经指导学生成功创办了十五个项目,其中个性服装定制项目最为突出,目前该项目已经走出校园,形成了由300家高校参与共760名大学生参与的商业网络。“因为该项目坚持让学生零投资、零库存、零风险,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又因为是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将来学生毕业了,也可以此为平台继续做下去。这样就免除了年轻气盛的学生一旦在创业路上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的问题,为学生将来毕业后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华告诉记者,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在校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很重要。为给毕业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学校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努力,比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加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都是为未毕业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的措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还为社会就业减轻了压力,“创业的大学生多了,去挤着考公务员、事业编的学生就少了,社会就业压力当然就减轻了,这就是良性循环。”张华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