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就是谁来为法国人养老的问题了。
那就必须改革,比如,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2岁;还有,引入积分制度,谁工作年限长,谁养老金多一些,打破以前不同职业退休待遇不同的问题,这也显示社会公平。
但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这一次大罢工,公共服务部门最积极,就是因为改革动了这些人的奶酪。比如,货车司机52岁就可退休,退休金也比较高,但改革后,获得感大幅降低了。
于是,愤怒,大罢工。
高福利是好,但高福利也养懒了很多人,高福利更在透支着明天。
不改革,对法国来说,真就是死路一条。

教训二,一遇抗议就退缩,执政者缺乏远见和担当。
每次重大改革,必然遭到强烈反弹,但一些执政者,缺乏远见和担当,最终是将自己逼进了墙角。
去年,黄马甲运动,导火索是燃油税上调。出发点应该也是好的,用马克龙政府的解释,是为了履行《巴黎气候协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等等。
而且,加税真不算多。从2019年1月1日起,汽油每升提高0.029欧元,柴油每升提高0.065欧元。折算下来,每升也就涨三四毛人民币。
但结果,就是一周又一周的黄马甲抗议。在民众的压力下,马克龙政府立刻180度大转弯,撤销上调,向民意屈服。
这不由让人想起1995年冬天,当时的萨科齐政府也大刀阔斧,希望启动一场历史性的退休制度改革,引发了历时三周的全国性大罢工,最终,萨科齐全面让步,改革不了了之。萨科齐也民望大跌,最后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是需要谋略,但同时也需要担当,还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但有些法国政客,谈谈恋爱可以,真刀真枪干,确实有点难;一遇挑战就掉头,更为后续改革制造了困难。
所以,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就写文章,真的要感谢中国的改革者。没有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哪有中国的今天。尽管接下来的改革,触及大量既得利益者,依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
教训三,也要顾及民众的关切,决策不能太超前民众的觉悟。
出发点是好的,最后一地鸡毛的结果,这个世界也真不少见。
这就尤其需要决策者,哪怕在进行必要的改革前,也要充分顾及民众的关切,不能太超前民众的觉悟。
坦率地说,作为大国领袖最年轻的一个,马克龙执政两年来,将“变革”作为执政口号,一些动作可圈可点,包括对美国民粹主义坚决说不,甚至和特朗普多次过招。
但在国内,还是那么大反对声音,为什么?
政治家要理解民生疾苦,要和普通民众保持一致。燃油税出发点是好的,几毛钱其实真不多,但普通民众感觉就不一样,怎么老是加税加税加税。你是动了他们的奶酪了。
养老制度改革,也是必须进行的改革,为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不同利益阶层,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尤其对一些高退休者来说,你摧毁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人家会跟你拼命的。
记得去年黄马甲运动时,《世界报》就引用了一位示威者这样的话:马克龙总是“谈论世界末日”,我们面对的是怎么“渡过这个月末”。
马克龙啊马克龙,你也得等一等你的人民。他们的觉悟,可能还真不高,这需要一点时间,需要政策更深入更有艺术性和获得感一些。
教训四,法国社会在撕裂,特朗普主义在积极输出。
去年发黄马甲运动,被认为是50年来法国最严重的抗议示威;最近的无限期罢工,被认为是25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示威。
这都还是比较中性的表达。如果参照西方某些人的标准,可以说是法国爆发了“抗议革命”了。
革命的背后,那就是法国社会的撕裂。马克龙代表的,别认为是精英阶层,很多法国人现在称他是“富人总统”,因为马克龙的一些政策,包括降低房地产税等做法,被认为是对富人有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