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蔡文清) 近日,位于西郊凤凰岭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济训练基地来了一批特别的“搜救队员”,它们或能空中搜索探测,或能钻入废墟洞穴搜救,或能在外部侦测废墟底细况……这些身手不凡的特别搜救队员就是由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救灾救济危险作业机器人”。据懂得,今后我国地震搜救机器人系统将进入到示范利用阶段,有望在“十二五”期间作为地震应急搜救设备投入实际应用。
据中科院沈阳主动化所有关人士介绍,这批机器人是科技部“救灾救济危险作业机器人技巧研究”重点项目成果,它们能够在灾害现场监测、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次生灾害丧失,同时能传送救生食品药品,进行快速大范畴信息获取;还能代替人进入危险现场,完成搜救使命。目前研制成功的机器人有三类,分辨是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废墟洞穴搜救可变形机器人和废墟表面搜救机器人。在这次演练中,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进行了昼间低空灾情侦察、夜间被困人员搜索、投放救灾物质、喷洒防疫药品等功效的演示;废墟洞穴搜救可变形机器人美满完成了地震灾后幸存者搜索与帮助救济利用演示;废墟表面搜救机器人能够通过音频、视频、有害气体探测等多种技巧手段实现对生命迹象和废墟内部要挟进行断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