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国资委是紫金矿业第一大股东,上杭县政界与紫金矿业管理层之间的通道顺畅。上述知情人士说,上杭政府各部门干部在紫金矿业任职、挂职的大有人在,目前也不少于20人,每人可以领取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
已经被公之于众的典范代表是现任武平县副县长郑锦兴。2006年8月从上杭县副县长地位辞职后,郑即到紫金矿业任监事;2009年6月,在获得紫金矿业100万股份后,郑离开紫金矿业,回归仕途。
困顿时刻
此次肇事铜矿湿法厂在2009年9月曾收到福建省环保部门的整改请求。据上述紫金矿业知情员工介绍,当时环保部门检查时发明紫金矿业排放大批超标污水到汀江,随即给出了整改请求。
但直至此次突发事故,一年前请求的整改并未完成。
除此之外,2008年紫金矿业接收上市环保审查时,被勒令停产整理的5家下属公司,直到2010年5月环保部再次核查,整改仍未完成。
2010年5月,环保部发文批评了包含紫金矿业在内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公司,称紫金矿业7家下属子公司存在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
知情人士说,紫金矿业所有环保问题都与其低成本经营模式有关,而在上杭之外,陈景河亦擅长经营政府关系,这也是其屡犯不改的本钱所在。
如果没有此次突发事故,陈景河或许不会心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遭到通报后,陈景河还公开表现“很意外”;在事故前一周,当地政府还在主导渔民转产事宜,盼望解除“天然检测器”。
这场大雨引发的废水泄漏事故打乱了陈景河的打算,也首次让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事故之后,陈景河仅有的一次公开露面身形憔悴,称公司遇到了宏大艰苦,“影响10年难以打消”;抵挡在前线的总裁罗映南“心情沉重”,董秘郑于强担心“对海外收购的潜在影响难以估计”;其他高层同样表达紫金矿业正在遭遇宏大创伤,而他们自称已开端反思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外界不会因为紫金矿业的反思而结束对其追究。调查与处分之后,关注点已不再是此次突发事件本身,而是还有多少矿山采用这种开采模式并存在这种潜在风险。
紫金矿业没有正面回应外界的此种担心。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说没有心情关心铜矿湿法厂事件以外的事情;董秘郑于强强调,其他矿山采用的是差别于湿法、堆浸的传统工艺;其矿冶院一名研究人员认为工艺本身并无问题。
这显然是紫金矿业最为困顿的时刻。在国内经营模式正在遭遇颠覆的同时,紫金矿业海外扩大也正面临宏大艰苦。
7月9日,紫金矿业正在筹备公告湿法厂污染事件之时,紫金矿业最需要成功的一次海外收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Indophil)也宣布流产。
倘完成此次收购,紫金矿业将使其金矿、铜矿储量分辨增加31%和57%,铜矿储量将居中国首位,并有效延续紫金山枯竭后的发展。
鉴于国内矿山的激烈竞争,以及央企、国企在国内矿山争取中的天然优势,紫金矿业于2005年开端把未来发展重心放在海外。
在断定海外战略6年后,紫金矿业发明海外扩大同样没有优势。紫金矿业公告表现放弃收购是“要约收购若干先决条件尚未完成”,但拒绝进一步说明。
据记者调查,直至2010年6月25日,紫金矿业决定放弃收购,其申报程序仅走到福建省外经贸局。
2010年的另一海外收购也正面临难产,不过原因不同——此次阻挡因素重要是刚果政府。
污染事件之后,紫金矿业担心未来的收购将有更多不断定性。
紫金矿业2009年总收入209.56亿元,净利润34.47亿元;两市最高市值超过千亿,并曾入选全球市值500强。
海外收购失败和污染事件,对紫金矿业影响宏大。放弃收购后,紫金矿业(A股601899)一周累计跌幅达到18%;污染事件后,紫金矿业A股、H股缩水10%以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