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6月14日电 (记者 陈国亮)吴英案二审开庭时间至今尚未明白,被押的吴英前段时间在看守所里面依附自己的回想写了一份长达1.4万字的上诉材料,回想了自己的“创业史” 、“成名史”,还首次自己讲清了所借印子钱资金的起源去向(本网今年4月1日曾报道)。这几天,中新网记者又通过相干渠道拿到了一份吴英亲自写的第二部“回想录”。这部“回想录”长达6万多字,吴英给它取名《控告信》,里面回想了吴英3年多来被拘押和被审的经过,但重要内容还是吴英想利用她自己在看守所3年多自学的法律知识回想自己案件办理中的一些“疑点”,并对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机关的一些办案人员提出自己的质问。
在看守所保持写日记
早在吴英的第一份1.4万字的上诉材料中,吴英在回想自己历史、讲明自己以前所借印子钱资金的起源去向时,她就能将几乎每一笔款项的数额、所借时间、付利息数额和时间等写得一清二楚。当时包含中新网记者在内,好多人都对此存有疑问。在这份第二部“回想录”中,吴英终于说出了“谜底”:她一直就有写日记的习惯。
自2007年2月,吴英被拘押。被关在金华看守所的3年多时间里,只要条件容许,吴英就保持写日记。
两件事转变吴英一度低沉面貌
2009年12月18日下午,浙江金华市中级国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以集资欺骗罪判处吴英逝世刑,剥夺政治权利毕生,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听到这个判决后,吴英一度失去信心,甚至心中非常失望。后来在自己律师和自己父亲的劝告和鼓励下,决定上诉,等候二审的开庭,但后来也曾一度低沉。
在这份第二部“回想录”中,吴英自己提到了两件事,这两件事使她转变了自己对中国法律和自己命运的见解。
第一件事情是,今年5月20日,中央政法委第13次全领会议暨司法体制改革第5次专题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主持会议,强调“逝世刑案件人命关天,必须履行最严格的办案标准,必须履行最严格的办案义务制,真正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
这天正好是吴英的29岁诞辰。在看守所,吴英通过收看央视的《消息联播》,看到了这条令她感到振奋的消息。吴英当天即将周永康讲话的要点,一一记了下来。
另一件事情是,前段时间,与吴英同监室的一位女犯,通过最高国民法院逝世刑复核程序,发回浙江省高法重审后改判。这让吴英重又看到了生的盼望。“我转变了我的见解,我信任法律毕竟是公平的、公平的。”吴英在材料中写到。
写法律“论文”欲同司法办案人员争辩PK
在看守所期间,吴英保持看书学习,更是认真的学习自认为对自己有用的法律知识。
根据吴英这份第二部“回想录”传递出的信息,在看守所,吴英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法律及相干实行细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第二部“回想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控告”当地司法部门在吴英案案件的侦察、起诉、移送、宣判等几个环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吴英还利用自己学会的相干法律条款一一向相干办案人员发出了质问。
除了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干专业法律之外,吴英还特别注意留心中央领导对有关法律规定的讲话。
及时接收和消化外面世界的新资讯
吴英的这份第二部“回想录”还传递出一个信息:吴英虽然在看守所里面已经被拘押3年多,但她很注意利用里面一切容许的条件及时接收和消化外面世界的新资讯。
本网今年4月1日报道了吴英写了一份长达1.4万字的上诉材料,并回想了吴英自己的“创业史” 、“成名史”,还首次讲清了吴英所借印子钱资金的起源去向。对本网的报道及其他媒体对本网这篇报道的转载,吴英在自己的第二部“回想录”中也有所提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