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称湖北3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乳粉无关。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称,奶粉中的内源性的性激素,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本报昨日报道)
公众翘首以盼的 “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终于公布。从卫生部通报的调查结果来看,至少起到了三重作用:其一是证实了湖北3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乳粉无关;其二是为圣元乳粉洗却了“嫌疑”并恢复了“名誉”;其三是一并得出了奶粉中含有的内源性性激素,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的结论。
虽然卫生部的调查对平息当前社会上的各种猜测、质疑发挥了作用,但是笔者以为仍有两个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一方面是为何此次检测只检测一份患儿食用过的圣元样品?比如,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透露,送检样品中,只有一份是从患儿家中拿到的圣元样品。对此有记者提出质疑,仅凭检测一份患儿食用过的奶粉样品,能够证明三名婴儿乳房早发育与该品牌奶粉无关吗?
另一方面,既然由卫生部主责开展此次调查工作,就不能光调查患儿性早熟是否与圣元乳粉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应当找到导致幼儿性早熟的真正“元凶”。但是,此次卫生部所检测的样本,更多的是圣元乳粉样品以及湖北武汉和北京市场销售的优博、优聪样品,共计42份样品。另外,还抽取了国内外其他14家企业的20个品牌产品,共31份样品,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卫生部是在为企业产品做检测,重在排除企业生产的奶粉的嫌疑。
那么,那些患儿“性早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找到开启“激素门”的真正钥匙?显然,我们从卫生部的通报中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据报道,卫生部在通报中称,对湖北省3例疑因食用乳粉致性早熟的病例,经再次会诊和回访,并检测激素水平、骨龄等项目,未发现患儿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仅能判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为临床常见病例。其实,“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也属不正常,也属“性早熟”,其“早发育”的原因是什么?通报中并没有明确指出。
幼儿“性早熟”问题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育成长,从长远来看,卫生部门也应当承担起责任,把幼儿性早熟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尽快找到包括“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等幼儿“性早熟”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措施,加强指导,保障更多的儿童健康发育,避免步入“性早熟”的旋涡。
因此,笔者以为,卫生部开展的此次调查并不彻底,尤其是没有揭示出“激素门”的真正“元凶”,未免令人感到遗憾。笔者希望卫生部门本着对儿童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在排除奶粉致“性早熟”的嫌疑之后,能够尽快组织在全国幼儿中开展普查和研究工作,看看究竟有多少类似的“性早熟”情况,这些“性早熟”又是如何引起的,以此来加强宣传和指导,引导家长做好幼儿的日常保健工作,让全国的婴幼儿都能够健康成长。
舒心萍(北京 职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