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走出2010年高考考场的高中生们摇身变为大学校园里的一批新成员,或已开始新生军训,或仍在享受紧张高考后的漫长假期。然而,在北京知名复读学校新干线学校一间不大的教室里,刘同学却重新拾起高三习题册,开始了自己“高四”新学期预热。
收获季节同样是耕耘的开始,不甘失败的英雄们正暗下决心,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列情况别复读
被动复读
家长求成心切不顾孩子想法强行要求复读,不但破坏孩子和家长感情,且被动复读成效很难理想。复读要求学生有极大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被动复读的学生不可能保证这两点心无旁骛地学习备战,复读只是无谓浪费。
盲目复读
多数高分复读考生看来,选择复读原因其实很简单:因考场失误,没考上理想高校或专业,这本身并没错。
其实高分复读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学生受到就业状况、学校误导及自我认识偏差影响产生了“名校情结”。
新干线学校冯建校长提示说,据学校统计,每年真正因为心理和生理原因导致临场发挥失常的考生,比例比大众预想要低很多。因此要格外提醒高分考生:复读有风险,名校不可强求。
从众复读
学生复读不能搭帮结伙团队行动。明明冷静分析就可意识到自己不需要复读,却经不得同学朋友的撺掇跟着复读。复读变成盲从,绝非理性的选择。
适合复读别犹豫
学生有主动复读愿望。冯建校长建议:当学生主动提出复读时,家长不妨坐下来同孩子谈谈,就复读原因、失败总结、来年目标等话题做个细致交流,如果孩子确实言之有理,家长应当尊重已经成年的孩子的判断力。
学生自身有较大潜力。是否适合复读主要看的是学生潜力。潜力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所谓“看潜力”主要指的是“看趋势”,看学生至今为止的学习趋势是否呈上升态势。
学生已总结了高考失利原因,并保证引以为戒。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不失败,但总结了失败经验的人比一帆风顺者更具胜算。
学生有较好的心态。决定复读,学生首先要具备调整心态的能力,在最少时间里走出高考失利阴影,冷静分析失败原因,尽快收心,做好吃苦准备。其次,学生抗压能力在高四面临更大考验,不同于高三主要来自外界压力,复读的压力往往来自学生自身,如不学会如何同自身做斗争,将困难重重。
今年高考考了400多分的刘同学显然对成绩不满意:“如果没有英语的失败,二本应该没问题,所以成绩一出我没怎么犹豫就决定复读了。”
除刘同学这样的“准高四生”外,记者在新干线学校招生处还看到一批高考落榜考生和家长仍在进行复读咨询。毕竟是残酷的“高考游戏二周目”,赌上的东西比别人更多,不考虑周全,家长和学生都不放心。
法晚《品学》采访了新干线学校校长冯建,请具有多年复读生指导经验的他来帮犹豫不决的考生拿定主意。
在谈到复读学校选择时,冯校长说,今年复读班已经少了很多,北京从2005年起复读市场转冷,降到今年复读班已不足30所,市场淘汰让复读班选择比过去容易了许多。
首先,复读学校一定要有由教委发放的所在区县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有的学校自称持有由工商颁发的文化教育公司许可,但这类许可通常注册资金和办学面积都无明确规定,所以属于违法办学。
家长和学生选择复读班时,要注意该复读学校是否有固定教学场所,否则大大增加风险。此外,不低于5年办学历史,也证明学校经过长时间社会考验和筛选,与其实力有一定联系。另外,学校的老师是否熟悉复读生教学,学校的排课是否科学合理与学生学习效果也息息相关。期中、期末、一模、二模是否安排与区里和市里的总体排行,是未来学生报考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严格,因为松散的校纪校规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最后,专职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等细节也关乎一所复读学校的专业与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