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国家正式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行政法规,按说从这一天开端,其中重要的一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前)操和业余健身运动”,也具有了必定的法律效应,应当得到长期而有效的履行。然而,做不做工间操,至今在很多单位看来依然是小事一桩,随着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健身热潮也很快消散得无影无踪。在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秘书长、北京地区工间(前)操的推广负责人之一吴孟群看来,虽然政府为了推广工间操下过“红头文件”,但在推行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到现在,虽然工间操推行只有一年,但其并不乐观的推行情况还是不禁让人担心,它会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消散?
“工间操”越来越陌生
“工间操?是不是就是广播体操?”周先生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老职工,当记者问他是否每天都保持做工间操时,他表现,“工间操”这个词已经让他很陌生了。“记得1990年我刚工作时,每天高低午,单位都会组织大家跟着广播做操,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有空就会在网上聊聊天、看看消息,很少有人愿意锤炼了。”
事实上,像周先生一样,不知道国家正在推行“恢复工间操”打算的人不在少数。5月30日—6月4日,《生命时报》记者先后对四个城市2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成果发明,21家企业中有12家没有工间操,5家开展过但保持做的人不多,只有4家从去年开端一直在履行。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国家体育总局国民健身相干课题研究负责人员陆一帆告诉记者:“工间操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54年,国务院就请求各单位必须正式规定,每天高低午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1981年,国务院又重申了这份《通知》。当时,工间操在全国广泛风行,但近10年来,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它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2008年—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并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此后,全国各地开端陆续提出“恢复工间操”的号召,重要由工会和相干体育部门组织进行。然而,工间操恢复推广时近1年,各地单位企业的保持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在恢复工间操的过程中,的确存在雷声大雨点小,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推行中太多现实问题
吴孟群从2008年开端,一直进行北京市的工间操推行工作。他告诉记者,北京专门成立了“恢复工间操运动领导小组”,向各单位下发了开展工间操等健身运动的通知,请求在2011年,全市职工参与健身运动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中,国有企业参与工间操运动要达到100%;机关事业单位要达到70%。运动小组会定期进行抽查评比,还会将它列入工作考核指标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推行情况如何?他坦言,今年8月底,各区县第一次统计汇报才干出来。“工间操的推广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整到位的,因为其间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许多单位领导认识不到工间锤炼的重要性,感到可有可无,因此对它并不器重。北京海淀一家外企的行政管理人员张萌(化名)深有感叹:“要知道,在企业里时间就是金钱,做操会耽误许多时间和工作,领导不说话,当然没人器重和推行。”
其次是企业多元化,组织较难。吴孟群说,现在企业是多种所有制,工作性质也各种各样,如果“一刀切”,请求都做广播体操并不现实。陆一帆则表现,企业员工各个年纪段的都有,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各异,工作时间也比较机动机动,所以组织起来相当麻烦。
三是缺乏场地。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大部分写字楼都非常拥挤,基本没有专门的处所开展集体运动。
最后,感到工间操达不到锤炼后果。国家某部委机关工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年轻人感到做操强度小,达不到锤炼后果。陆一帆说:“现在人们对运动请求越来越个性化,每天都做同一套体操容易让人感到缺乏创意,单调呆板,这也是推行难的一大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