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州一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开出“一毛钱处方”,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便宜处方”。在许多医生丧失医德,为赚取回扣乱开高价药,让患者对“看病贵”叫苦连天的今天,这位医生的做法可谓特立独行,显得多么高尚,不可避免地在媒体和网上都引来了一片颂扬之声。
我感兴趣的是,毕竟她开出了什么药物,一个疗程竟便宜到只要一毛钱?找来《扬子晚报》上的原始报道,本来是有一名16个月大的婴儿得了细菌沾染导致的腹泻,该医生给开了5粒“痢特灵”。
“痢特灵”在药店的定价是一盒2元,算下来这家医院并没有加价。“痢特灵”在国内是尽人皆知的治疗痢疾的著名药物,著名到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羊肉串》还让它作为预防拉肚子的药物亮相,但是“痢特灵”却有多种副作用,有的副作用还相当严重,例如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即使是最低用量,也对身材有系统性的毒性。更严重的是,“痢特灵”所属的硝基呋喃类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为属于致癌物和诱变剂,因此在1991年退出了美国市场,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我国农业部也在2002年禁止“痢特灵”作为兽药应用。
婴幼儿对“痢特灵”的毒性更为敏感,在婴儿身上应用能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致癌、诱变作用的药物是极为不负义务的。治疗细菌性腹泻早就有更安全的抗生素可用,而且也相当便宜,虽然没有“一毛钱”那么夸张,但花上几块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抗生素的滥用是国内的一大问题,但也不能因此就不用。如果对非细菌性腹泻开抗生素,是滥用。对细菌性腹泻开抗生素则是合理用药。不能因为怕用抗生素就用比抗生素更坏的药。
该医生其实是开了三种药物的,只不过知道另两种药物患者家中已经有了,才只补开了“痢特灵”。报道没有提到另外两种是什么药,很可能已足以治疗细菌性腹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开“痢特灵”更是滥用药,即使只有一毛钱也不应当。
虽然药价虚高、滥用高价药的现象令人痛心,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因此走向另一极端,一味地寻求低价用药,盲目吹捧开“最便宜处方”的医生。用药的原则并非越便宜越好,而在于应用合理,尽量应用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尽量少用药,然后才是尽量选用便宜的药。
并不是开便宜药的医生就是好医生。便宜的药物固然很多是有效、安全的好药,但是也有不少是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药物。如果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宜应用过时药物,呈现严重不良反应,为此要花重金去治疗,对身材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就成了典范的贪小便宜吃大亏。 (作者为著名科普作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