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北京召开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绍,生活条件的改良和生活方法的转变,使中国人产生血汗管疾病的风险迅速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但中国血汗管疾病防控却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全球市场调查公司GMI于2008年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表明: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存在产生血汗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血汗管疾病,作为世界头号杀手,正持续增加。据材料显示,预计病人逝世亡数量将从2005年的1750万例上升到2015年的2000万例,大约有一半病例产生在亚太地区。从2006年至2015年,中国内地因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的并发症所导致的费用将达5580亿美元。
霍勇强调,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地区患者更趋年轻,处于15岁至69岁之间,近半数逝世亡归因于慢性疾病,重要是心脏病和脑卒中。在线调查发明:只有十分之一被调查中国人对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懂得”;14%的曾被建议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未能保持;51%从未与医护人员谈到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或脑卒中发作的问题。
霍勇指出,中国普通人群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应用率尚不到10%,而美国40岁以上普通人群有一半的应用率。要逆转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的要害在于一级预防,如吸烟、运动少、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方面的把持,以期下降血汗管疾病产生的风险。为此,血汗管范畴专家呼吁,大力开展健康教导,进步大众,预防理念,推广健康生活方法。文/林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