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很艰巨又是最重要的工作,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摸索之中,据媒体报道进展不快、深度不够。虽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行计划(2009-2011年)》目标明白,原则性强,但无领导性看法,没有给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计划。”近日,在国民网、中国医院协会和江门市国民政府举办的2010中国医院院长论坛暨公立医院改革座谈会上,桐城市国民医院院长汪改革提出个人见解。
汪改革说,前期计划重要是海归派及著名专家学者提出,理论性强,但对中国的国情,尤其各层次的医院的现状不是很懂得,难以领导公立医院改革,同时,参与改革计划制定的都是在位的高层领导,对改革带来的权利、利益的重新调剂缺乏割舍,对长官意志也难以监督,势必影响改革的力度和过程。尽管计划出台后已多方听取看法,但后果不佳。因此,公立改革不能唱“独角戏”,建议多方参与,换位思考,讨论具体的改革试点计划。我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请已离开领导岗位的老同志参与:既打消了部分的权利影响因素,又施展了他们多年的领导智慧,因为他们回过火来分析,更能正确的抓住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的本质,才干触及体制和机制的深层问题,能更好地提出改革措施。
其次,请在位各层级的相干部门的领导参与:因为他们知道管理公立医院过程中的缺位、错位及不到位的处所。
第三,请具有改革精力、创新意识的各级医院管理者参与:因为他们在医院管理中,明白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知道医院改革需要哪些政策支撑和束缚,会提出具体的组阁权、人事权、经营权、奖惩权等建议,也会提出如何监管公立医院,如卫生部门监管:机构及人员准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德行风;物价部门监管: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及药品、医用耗材等质量;审计部门监管:医院财务运行状态;医保部门监管: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第四,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才能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因为他们代表了公立医院服务对象的请求,能真实反应国民群众的呼声和合理诉求,有利于改革稳妥推动,取得改革的实效。
以上四方面的人员均要纳入团队建设,集中讨论,形成看法。只有这样,改革试点计划才可能更具有针对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