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010中国黄河小浪底观瀑节”拉开帷幕,小浪底第十次调水调沙全面开端,巍巍壮观的小浪底大坝前,泄洪工程出水口的排沙洞和明流洞喷涌而出的高压水流从大坝的几个闸口喷射而出,洞群飞瀑,从天而降,虎哮龙吟,雷霆万钧,形成高200余米、长500余米的宏大水体抛物线。几条黄白交错的水龙和沙龙,带着振聋发聩的轰鸣,翻滚着、搏杀着、怒吼着直向黄河下游冲去,把黄河搅得波浪翻滚。激起的冲天水雾又飞珠溅玉般飘散,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一道道彩虹,云蒸霞蔚,风景壮丽。滚滚洪流似千军万马,逐浪排空,惊涛拍岸,一泻千里,绘就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人间奇观。前来出席揭幕式的嘉宾和游客观赏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纷纷以出水口喷出的巨浪为背景留影,一些摄影爱好者掂着各式各样的“长枪短炮”,选择不同的角度照个不停。真可谓:浪漫之湖小浪底,叹为观止观瀑节!
时值盛夏,气象炎热,酷暑难当,然而,一走进小浪底景区,会立即感到气温低了不少,听景区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温度要比景区外低10℃左右。水雾弥漫的山谷中,飞泻的巨瀑卷起狂风,化惊涛为细雨,喷洒到岸边游客的身上,使游客享受着飞瀑带来的清凉微风和如丝细雨,顿觉畅快不已。几十名来自河北邢台旅游团的游客赞叹着、议论着,异常高兴。几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不到黄河心不逝世,到了黄河真开心!”
览世纪工程 叹“愚公移山”
2001年全面竣工的黄河小浪底工程,是万里黄河上坝体最长、库容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一座特大型世界级水电工程,具备防洪、防凌、减淤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功效,坝顶长1667米、最大坝高154米的壤土斜心墙堆石坝巍峨高耸,它不仅使黄河的防洪才能从以往的百年一遇进步到千年一遇,还能达到年平均51亿千瓦时发电才能,创下三项世界之最、六项中国之最,成为一颗福泽千秋的残暴明珠,一座治黄史上的丰碑。
黄河的调水调沙就是通过黄河全流域综合调度,形成强盛的水流和人工洪峰,冲洗河道淤积的大批泥沙,有效减轻河道淤积抬高。据悉,经过前几次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成功运营,黄河中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降落了1米多。如今,每到一年一度的黄河调水调沙,游人来到小浪底,不仅能一睹这一治黄史上最为宏伟的工程,还能身临其境观看泄洪排沙展现的滔滔黄河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全身心感受母亲河上的世纪杰作!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如今的小浪底风景区,港湾交错,山水融合,巍巍大坝气势雄壮,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展现出高峡平湖的壮丽画面,已成为愚公故里济源的标记性景观。置身船上,穿行于黄河三峡,如入画中,湿润、凉快、干净之气飘过,两岸青山缓缓而退,头上雄鹰展翅掠过,两边调皮的鱼儿能伴船游上很远,机灵的野鸭一闪而过,在水面荡起一道道涟漪,热情的导游指着那山、那水、那峰、那洞,把兄弟岗、姊妹峰的故事讲述给你。使你不知不觉地融入自然,身心皆醉,流连忘返。
赏济源美景 品黄河特产
来到小浪底,必定要品尝一下红嘴血鳍火焰尾的野生鲤鱼。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会产生“流鱼”现象,30多公里的河面上鱼跃波闪,场面壮观,吸引大批当地居民和游客捕捞。红嘴血鳍火焰尾的野生鲤鱼在湍急的黄河中生存,运动量特别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泥腥味,口味非同一般,令人垂涎三尺。还有那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黄河虾、银鱼,个头小小,炸了以后鲜甜香脆大受游客欢迎。
玩得尽兴了,吃得过瘾了,黄河奇石则是游客收藏或馈赠亲友的佳品。大河出奇石,石头里天然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动植物、花草、人物等形象惟妙惟肖,博得了人们的钟情和爱好。像“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五龙猕猴”等源于济源的传说和美景,都可以从一方石头上栩栩如生地体现出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