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某报联合搜狐推出“你是电子病人吗?”的网络调查。成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数千人中,超过60%的人在身材呈现不适时,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查查看咋回事”。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呈现不对等时,只有50%多的网友表现会信任医生。
网上健康信息多为“凑合”
某网站健康频道张编辑说,网上发布内容和报纸发稿不同,像报纸会强调专家、事情背景等,我们不但不强调,还会有意弱化,很多健康方面的小知识、小窍门都是转载或整合而来。对于众多网友的提问,作为网站编辑,很难一一向专家咨询。很多情况下,编辑都是凭借自己平时的经验,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卫生部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洪昭光认为,目前网上“健康悖论”太多,如有的说饭后散步好,有的说饭前散步好;有的说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有的说菠菜和豆腐就应当一起吃。这样很容易让网友难辨真假,一头雾水。
同仁医院刘文斌医师说,临床上常会遇到病人通过网络等获取一些信息,对自己的病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断定。当医生分析病情时,病人就会有“我认为是某种病”这样的想法,对医患之间的交换可能会产生必定的障碍。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认为,不少医院网站“暗藏玄机”,很多私立医院的网页名字都是朝阳医院某某专科,打开网页一看本来都是私人专科医院。网友很容易被误导,对北京不熟悉的外地来的患者更是如此。
“网上问诊”易误诊误时
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网上医院”,发明相干网页竟有275万条之多!这些网上医院有的是医疗机构开的,也有卖医疗器械公司开的,还有为数甚众的大大小小的健康类网站。但无论是哪一种网上医院,都存在着监管缺失、网上医生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等问题。
在一家名为“好思普”的网站,记者点击开“参加医师团”一栏,随后填写了简略的材料,在这个网站,记者登陆的网名是“杏林老中医”,登录的真实姓名是“申义扬”(倒过来的谐音就是“佯医生”),但是这样的虚伪信息一提交,记者就立即成为了其中的“医生会员”!按照该网站的介绍,就可以“为大众健康咨询,管理医生网站,发布公告。”
专家表现,网络问诊存在很多弊病,单凭患者输入的几个症状就给出处方,有很大的危险性。而且,每个人体质不同,雷同的治疗计划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症状,只根据网络咨询情况就简略下结论,很容易产生误诊,甚至酿出大祸。
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何建苗说,网上的信息并不全面,且疾病本身很复杂,每个人的体征也不一样,如果硬去套的话是不对的。不同的病可能会有同样的症状,如肚子疼,肠胃的恶性肿瘤可能肚子疼,胃溃疡也可能肚子疼,消化系统混乱也可能肚子疼。如果仅通过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处理,很可能会错过就诊的最佳时间。
辨认健康信息真伪
如何辨认网上健康信息的真假、科学应用网络?专家开了四个“处方”:
严格区分健康信息网络咨询和网络诊断治疗。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说,《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措施》第四条指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供给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运动。”
咨询时切记不要掉入网络诊疗的陷阱。采用科学态度,冷静看待健康信息。洪昭光认为,分辨网上健康知识是否科学时,可从下面三步着手:一看信息供给者是不是该范畴的专业人员;二看供给信息者是不是专业人员中的专家;三看供给的信息是否有科研成果的支撑。满足以上三点的信息,才干算可靠的信息。
确认被咨询者的专业身份。目前一些较为正规的医疗咨询网站为专业大夫设立了主页,以供网友懂得大夫和医院的相干情况,选择求诊方向。一般都会对医生的身份通过拨打医院座机的方法进行核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