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求解师道困境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咋被钱权绑架

时间:2010-09-17 08:56来源:中国青年报 www.yunhepan.com

  资料图片


  还有几天就中秋节了,孙逊手里攥着几张味多美的购物卡颠来倒去,“去年中秋节我们给老师送了哈根达斯的冰激凌券,被老师退回来了,今年不能再失败了。”孙逊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父亲。


  在孙逊的记忆中,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他就一直处在这么一种状态:总想变着法儿地巴结老师,巴结上了就像自己的孩子得救了一样兴奋,没巴结上就会忐忑不安。


  孙逊所说的“巴结”当然还包含为进入学校送出的大礼。


  8月底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发展现状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当地教育的发展现状感到“满意”的只占27.1%,感到“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56.6%。


  中国公众对教育的不满,主要集中于“教育投入”和“教育公平”。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我们这些家长的投入可是相当大。”孙逊说。


  这些年,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用钱、权换入学机会、换三好生、换班干部的情况越发严重。


  “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化学反应,存在着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心态。”北京市西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说。


  有了金钱和权力的介入,原本单纯而美好的关系扭曲变形了。


  孩子入学前:家长怕“报国无门”


  孙逊介绍,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二月对学龄期家长来说是最关键的几个月。“家长们无论如何要在这几个月里把孩子上学的事情确定下来,否则基本上就没戏了。”


  女儿入小学的事孙逊动手很早。女儿还在幼儿园中班,他就行动起来了。


  孙逊把自己认识的人全部过滤了一遍,跟所有“当官”的都通了电话,把女儿上小学的事托付了出去,没有得到什么有用信息的反馈后,孙逊开始扩大范围,给所有有可能认识更大官的朋友打电话,希望他们能“牵线搭桥”,找到“说话管用的”。一两个月后仍然没有有价值的消息,孙逊再一次扩大了“求人”的范围,把有可能认识“说得上话的人”的秘书、司机的人也拉入了关系网。


  “那些日子我天天安排饭局”,孙逊说,那时候所有的饭局、所有的商务聚会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能认识更有权力的人。


  现在不少对教育的批评声音都说,愈演愈烈的择校风使得择校的价码越来越高。


  但是对于那些正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奔忙的家长来说,价码根本不是问题,交不上钱才是最悲惨的事。


  孙逊的同学、同事郁先生为了把钱送出去几乎急白了头。


  他想把孩子送进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重点小学,托到了“能说上话”的关系,但是学校说什么也不收郁先生的钱,当然也不收郁先生的孩子。


  实在没有办法了,郁先生拿着一张有几万元现金的存折,坐到了校长办公室,说:我们都是好人,就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钱我们就放在这不会拿走了,你们看着办吧。

  最后,郁先生的孩子被这所学校顺利录取了,但是郁先生觉得那时的自己一会儿低三下四的像个乞丐,一会儿又像个混不讲理的流氓。

 


  可能有人会说家长们是自己把自己逼到这种境地的,“谁让你们去择校?”


  我们无法明确说出每年到底有多少孩子在择校,但是,只要在百度上打上“择校”两个字,0.192秒后,网络就可以把1200万篇与“择校”相关的网页摆在你的面前,面对这样的择校氛围有多少家长能冷静面对?


  “我不去‘当孙子’就觉得没有对孩子尽到责任。”孙逊说,“我那时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就像一个怀揣满腔热情的热血青年,就苦于报国无门。”


  不少家长用自嘲的方式形容自己:“不惜血本找路子,求亲访友装孙子。一掷万金换房子,心急火燎训孩子。”


  孩子入学后:家长要哈着老师


  人也求了,钱也交了,一直弯着腰的家长们该站起来了吧?


  没那么容易。


  孙逊说,刚刚把女儿送进心仪的学校后着实长出了一口气,觉得总算对得起孩子了。可是,时间长了才发现,家长的地位更加弱势了。


  不少家长表示,择校时要倚仗自己的能量大小,但是进了学校后,不管什么背景的家长都会自觉地、尽心尽力地巴结老师。因为,孩子还要评“三好”,孩子还要争取当班干部,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跟老师还有很大的关系。而所有这些又都跟下一轮的升学直接挂钩。难怪一位家长说:“孩子上学后,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被教育绑架了。”


  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点儿礼自然不在话下。更关键的是“自己所做的事一定要让老师记住”。


  一次,孙逊无意间听老师说想给自己班在网上建一个平台,记录班里发生的新鲜事,同时也可以把日常的通知发到上面。


  孙先生正好管理着一个非常大的网络平台,得知这个消息后,孙逊马上动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给女儿班做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同时,他还包揽了这个平台的技术支持。


  “我们只求孩子在班里能有一个好的境地,最低限度是不能让孩子吃亏。”郁先生说。


  带着这种极强的功利心,家长们会尽量选择那些能让老师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做。


  曾几何时,教师是一个令人敬畏的称号,但是现在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没有了“敬”,只剩下了“畏”。

  老师们也如履薄冰但求不跪着教书

 


  家长们在学校和老师面前总是弯着腰,按理说,学校和老师的腰板应该挺得很直了。


  其实不然。


  北京市西城区那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说,现在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显得很没有底气,不敢批评学生,也不敢得罪家长,“我们在给老师开会的时候总是强调‘不能跪着教书’”。


  “学校里有些学生是家长拖了关系、花了钱进来的,这些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就会特别高,要求也会更多。”这位校长说。


  这位校长提到了钱和权。


  孙逊提到了女儿班里发生的一件小事。


  上学期孙逊女儿班里对优秀的学生每人发了一块小橡皮,课间时一个孩子的橡皮不见了。老师知道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对全班学生循循善诱,希望那个拿走橡皮的孩子能把橡皮交出来。一个小时以后,仍然没有人站出来,于是老师让所有的孩子集体罚站,并且一个个被叫到教室里谈话,孩子们哭声一片。


  这件事简简单单地过去了。但是在家长们的QQ群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老师在QQ群中对这件事做了一次解释:她之所以那么做,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这件小事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可耻的,没想到,她的话马上迎来了一轮高过一轮的抗议。家长们纷纷“穿上马甲”在QQ群里发言,平时在老师面前很少出现的抱怨和辱骂频频出现。


  老师觉得压力极大。“这件事后,我明显感到老师再见家长的底气不足了。”孙逊说。


  其实,孙逊在描述这件事时带着一种明显的报复后的快感,尽管他不承认。


  “学校里花了钱、托了关系的学生多了之后,我们明显感到一种压力,”那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说,日常的教学中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只要发生一点儿小事,就往往会变成一场大的风波。


  刚开学一两天,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就跑到校长办公室哭诉。这位年轻老师班上一个学生说第二天要去看牙,希望老师能允许他中途离开学校,但是因为还不知道第二天能否挂上专家号,所以并没有约定离开学校的时间。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当时就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11点,学校门口突然乱了起来,一直在上课的年轻老师被叫到了学校门口,原来那个孩子的家长已经在学校门口等了两个多小时了,给老师的手机打过电话,但是老师在上课并没有带手机。


  家长见到老师就质问:为什么没有及时让自己的孩子出来,为什么打了那么多电话也不接,最后还说:“我们花了钱就是买了你们的服务,你们就得提供最符合我们需求的服务。”


  家长的这句话让这位年轻的老师很伤心,她哭着问校长:“我们就是服务生吗?我们低人一等吗?”


  不少老师也觉得自己委屈,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地位:


  “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翻身是神话。”

  利益交换下最伤的还是孩子

 


  我国一直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度,但是近年来国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直线下降,师生关系,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变了味道。


  不少专家多次指出,是金钱和权力的介入扭曲了这种关系。


  一些冷静的家长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与学校和老师之间已经形成了利益的交换。


  家长用钱和权换来孩子进入好学校,同时也换来孩子受到老师的照顾;学校和老师们在这场交换中也得到了好处:学校收到了高额的择校费,老师们还会从家长那里获得间接的好处。


  “学校对我们这些托关系、花钱的家长是会进行多方考量的。”孙逊对自己和自己朋友这几年的经历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得出了最受学校欢迎的家长:一种是在垄断行业工作的家长,比如供电局。家长们中间流传着一些小道消息,前几年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一直处在缺电状况,那些年这个学校招收的供电局的孩子就比较多;另一种受欢迎的是在专业技能较强的单位工作的家长,比如医院。谁都会生病,所以医生家长永远都会受欢迎;再有一种受欢迎的家长就是那些来自大型国企或大的部委的。“这些地方都是就业最热门的单位,保不准学校老师的孩子将来就业时就有可能会求到你的头上来。”孙逊说。


  在这场利益交换中,各方都有受益,为了追求利益双方似乎都在放弃或牺牲了一些尊严。在这个过程中,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即使是那些口口声声为了孩子的家长,也很少真正考虑孩子的需求,他们要的是:孩子进入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聚集的圈子,以打通孩子向上发展的通道。究其根本,家长给孩子设计的成功之路首先满足的是他们自己的面子问题。


  但是,当家长和老师都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当他们的关系中带着既怕又恨的情绪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又怎能不带有功利色彩?

相关阅读
  • 我国PMI环比上升0.2%创一年新高,证明经济见底
  • 采购员发展之路
  • 物流北京公益活动 运输爱心无止境
  • 大力提升环保装备产业增进势头
  • 铅酸蓄电池行业将大洗牌
  • 济宁:201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今起开考
  • 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开展庆祝活动喜迎圣诞节
  • 济宁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 千余岗位等你来

    • 上一篇:"两节"期间 济宁公路客运部门新增30部大巴
      下一篇:湖北制订高校师德行为规范 禁危急情境抢先逃生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