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愉快 保证睡眠 避免无谓消耗
距离高考只有三天时间,许多家长和考生总是在想,是不是应该充分利用这最后三天加紧复习,作最后的冲刺准备?心理学家告诫,高考前三天尽量避免让孩子做高强度大容量的复习,应以浏览复习为主,保持愉悦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多地消耗体力和精力,影响高考的正常发挥。
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安排作息
许多心理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高三教师均认为,在高考复习准备的最后三天,考生要做到张驰有度,保持平稳的心态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最重要的,大量的做题和高强度的复习不仅不会增加考试分数,而且容易让考生产生疲劳,不利于维持良好的考试状态,甚至会导致考生应试能力的降低。
海南中学的心理学教师陈玲认为,高考的时间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考前三天考生要尽量保持和高考时间同样的步调,要使生活程序化,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安排作息,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早上不要贪睡,最好7时起床,吃完早饭后可以背背英语单词,9时—11时30分开始上午的复习。中午尽量小睡一会儿,下午3时开始另一个整段的复习,复习应以浏览为主,避免做新题,适当挑选一些做过的试题练练手、找找感觉,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晚上建议不要再看一些复杂的资料,找一些简单的习题做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最好在11点前睡觉,特别是6月6日考前一天的晚上不能提前睡觉,违反了生物钟反而会睡不好。
陈玲强调,家长在考前三天最好安排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让孩子做做,如看看电视、听听轻音乐,但不要看强烈刺激的电视节目;或与孩子聊聊天、说说笑,时间不宜过长,让孩子暂时停止复习,保持心情舒畅。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让孩子的考试精神系统处于暂时的抑制、松驰和蓄积状态,到了高考时就会有一个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应考。
提前熟悉考场遇事沉着冷静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考生和家长对待即将到来的高考可谓精心准备,但即使准备得再充分,高考期间考生仍有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或意外事件,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影响考生应考心态的波动。省市重点中学经验丰富的高三教师建议,考生在考前一天,要提前熟悉考场环境和交通路线,最好到考试地点进行实地勘察,熟悉一下考试地点的位置、场所、环境及交通需要花费的大致时间,避免考试当天找不到考场,造成额外的慌乱和压力。此外,考生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可迅速求助于考场的监考老师或考点巡视员,让他们帮助解决。
至于何时到达考点,何时进入考场时间最佳,这是考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建议,考生在高考时最好提前30分钟进入考点最合适,太早进入,容易让孩子过早进入临考状态,会使考前焦虑延长,消耗精力,不利于考试的发挥;去得太晚,会使考生没有喘息和适应的机会,容易造成紧张。
另外,家长在考前最好帮助考生准备好考试工具,将其放入一个透明袋子内,每天出门前检查一遍,看看考试用笔是否能正常书写;2b铅笔、橡皮擦、直尺、圆规、三角仪、手表是否齐全;准考证是否备好;考试时配戴的眼镜和隐形眼镜是否有问题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要及时解决好。身体不适的考生要配备一些自己常用的药品,如果考生属于易头晕低血糖者,最好在考前要吃饱,尤其是早餐必须要吃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