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济宁来说,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又是一个丰收季。除了打响孔子牌,各县市区、各旅游景区纷纷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路线、新活动,旅游市场呈现一片火爆景象。据统计,仅“十一”黄金周七天,全市就接待游客2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以上,一些景点接待量甚至达到了峰值。
成绩可喜可贺。欣喜之余,我们深切体会到,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正是今天旅游业得以繁荣兴盛的原因。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早在2007年初,我市就作出了“经济战略转型”的系统部署,成为资源鼎盛期主动转型的城市之一。三年来,每年服务业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都在40%以上,服务业的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在整个经济构成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了这样大力度的推动,服务业怎能不发展?旅游业怎能不繁荣?由此我们看出,调结构转方式不是一句空谈,既要求我们付出真金白银和汗水,更要求决策者有远见卓识。
当然,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我们调结构转方式目前还只能算刚起步,依然任重道远。加快发展服务业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把服务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围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房地产五个重点,集中资源强力突破。只要我们认准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更红火的日子还在后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