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制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说,国内由小企业靠低价挤占的市场,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将拱手让给外资企业。目前专利过期的国外原研药在我国依然受政策保护,与国内药品区别定价。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例,国外罗氏制药生产的过期专利药“罗氏芬”的定价高达90多元,而国产的仿制药却仅有四五元,两者的价格差了20倍。国家应考虑从价格政策方面实施改革,让超过专利期的药品不再享有超国民待遇。
宋瑞霖说,目前政策允许医院药品在出厂价格基础上上浮15%,这样,高定价的外资药品很自然地就占领市场。资料显示,上海、北京等十余个大城市三甲医院外资药品比例占74%以上。
一些医药企业负责人建议,应改变“药价虚低”局面,建立药品补偿机制推进医改健康进行。当药品出厂价与成本价出现差亏时,政府就给予药企一定补助;同时,培育一批能够生产供应基本药品的药企,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保证低价药品市场供给的充足性和持久性。 (记者张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