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医疗广告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频频呈现、屡禁不止,严重捣乱市场,误导百姓。继6月10日,相声演员刘伟主持的“百日除障片”广告短片被披露违法后,6月21日,广州东莞市又曝光了“十大典范虚伪违法医疗广告”。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官方网站颁布的统计材料显示,仅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就已达到1.84万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3110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83万次。
然而,对于数量如此之大的违法医疗广告,国家药监局另一项调查却显示,全国有八成人基本不知道如何辨认。“其实,这些广告的情势多年来并没多少新意,如果能懂得一些基础常识,或许就能很快地辨认真伪。”中消协法律顾问、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特约维权律师、北京市双全律师事务所主任邓江华律师、德衡律师团体上海事务所秦玉罕律师在接收《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措施》、《药品广告管理措施》等,违法医疗广告有十种一眼便能看穿的典范伎俩。
呈现“首个”、“最好”等字眼,提到治愈率和疗效。夸张宣传,任意吹疗效是违法医疗广告中最广泛的现象。只要在广告中呈现绝对化的语言,比如“最高级别的、世界最先进的、最领先的”;承诺治愈率,比如“乙肝指标保证全部转阴”、“糖尿病保证治愈,病人想吃啥就吃啥”、“对不孕不育症有极高治愈率”;或保证“愈后不反弹”、“一个疗程无效,一律免费治疗”等,确定都是违法广告。
宣称保健食品能替代药物。2009年,国家药监局查处了保健食品“依诺宁牌护本胶囊”,原因是其批准的保健功效为“调节血压、调节血脂”,但广告中却宣称“可以替代降压药,服用3—5个月,就能彻底告别高血压,毕生避免心脑血管病突发”。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只调节机体功效,不能治病。因此,凡宣称保健食品能替代药物治病的广告,都不能信任。
医生、专家、患者、孩子现身说法。在广州东莞查处的“十大典范虚伪违法广告”中,几乎所有产品都在以患者的亲身经历力证产品的有效性,部分广告中还经常呈现讲解知识或热情解答患者问题的“权威专家”。但去核实这些人时,你会发明,要么查无此人,要么电话不通,而“专家”要么是些“专职演员”,要么完整被蒙在鼓里。近年来,不少药品广告里,孩子感冒发烧吃药的场景屡屡呈现。《药品广告管理措施》中明白规定,严禁“利用医药科技单位、学术机构、医院或儿童、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为广告内容”。
应用领导人题词或参观照片。有些企业会把领导人参加某次运动的题词拿来借题施展,堂而皇之地用于自己的宣传。更有甚者,捏造一些领导人或名人参观企业的照片。只要有领导人或国家机关在职人员呈现的广告,确定都是违法的,因为《广告法》明白规定,禁止应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
呈现医疗技巧、诊疗方法。只要广告中呈现“XX疗法”,或宣称应用了某种技巧,比如“基因治疗”、“纳米技巧”、“四位一体疗法”等,都违背了《医疗广告管理措施》的规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疗法,比如活力素、活心素、小分子、DOS,目前大多处在研究阶段,更不应当轻易信任。
打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医疗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指出,根据《医疗广告管理措施》,凡应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医疗广告,都是违法的。媒体上经常呈现一些打着部队番号的医院做广告,比如被查出的中国国民解放军中医药研究院肝病军研治中心、525医院、358医院等,多为招摇撞骗,只是打着部队医院旗帜的空架子,用邮寄药品的方法进行讹诈。
能够加强性功效。“开发性潜能、加强性功效”并不属于保健功效范畴,但却被不少保健食品用来做广告宣传。比如广州东莞查处的“十大典范虚伪违法广告”中,“都邦胶囊”、“超能生力片”都属于这种情况。根据我国食品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这些都属于违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