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项目之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今年4月初在我省推广以来,记者走访各家开展活动的试点医院了解到,所有开展“无陪护”病房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的比例降低。但这些变化都是基于“试点”的基础上,而“试点”时期,由护士为患者进行的生活护理服务,洗头、洗脚、剪指甲、打饭、洗澡等都是免费的。采访中一位患者的话语特别有代表性:“现在这样真是太好了,但如果这些护理服务要额外收费,我可能就‘用’不起她们了。”
前不久,卫生部明确表示,凡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达到卫生部要求的医院,将按照新的护理收费标准执行。据卫生部透露,北京、天津、河北、新疆等省市区已进行了护理收费情况调研,并正在积极与本省市区物价等部门协商,合理提高护理费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实行无陪护病房后,提高收费将是一个趋势。看来,护理费要涨价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但涨多少合适呢?患者能承受多少的涨幅呢?记者随即在试点病区询问了10名患者,5名表示“一天20元的费用还可以接受”;2人表示能接受50元以上的费用;其他患者表示护理费用应纳入社会统筹报销,如果完全自付不合理也接受不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其他一些实行“无陪护病房”的城市,有的已经开始提价收费。经济发达的南京市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划分等级,一级护理90元,二级护理60元,三级护理30元。那么中部地区呢?就在本月,安徽省物价局正式复函安徽省卫生厅,同意收取无陪护护理费,并且核定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的无陪护护理收费标准分别为每日40元、30元、20元。
甘肃省经济欠发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在制定新的护理收费标准时,必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否则,过高的收费可能会受到患者抵触而无法正常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我省试点医院
护士人手太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体是护士,一个病区要完成“无陪护”要求的护理项目,就必须要拥有合格的、经过严格培训的、热爱本职工作的、数量充足的护士队伍。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医院,护士与病床的比例要达到1:0.5。记者在试点医院了解到,不少试点病区护士病床比已经达到1:0.6,但还感到人手不够。
正在试点的无陪护病房,与现在的病房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护士接手了原来由家属或者家属所请的护工做的工作。洗漱、翻身、喂饭以及洗头、剪指甲等都由护士来做,这些都要纳入护士的考评体系。
一位护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无陪护制度是件好事,时代在进步,对服务的要求会提高,所以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自然可以减轻很多家庭的负担。但她说现在的工作实在是忙不过来,仅每天晚上“服侍”30个病人洗漱问题就很难搞定,中途还不排除有突发情况,护理到最后一名患者时自己也累得动弹不了。
兰大一院护理部主任张彩云说:“医院看到试点科室护士实在太辛苦了,就额外为每个科室每月增加1000到2000元奖金,但平均分配到每个人手中,连100元都不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增加护士的成本全由医院垫付。收费低于成本造成医院里大量护士收入在低水平徘徊,每月工资收入只有1000元上下。
更有护士在网上留言:科室为了“无陪护”,每个护士每周平均4个夜班,每个人都顶着“熊猫眼”上班,工作效率都不敢保证,病人的安全又如何保证?医院不给多分配人,整得我们大家年纪轻轻的就成了一群怨妇,长此以往,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人会选择这个职业。
无陪护病房
可能把穷人排除在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无陪护”这种护理模式更利于病人康复,但大多数医院对“无陪护”明显不感冒。不少医院管理者甚至认为,在甘肃省目前的经济背景下,“无陪护”病房可能很难维持下去,不收费,医院不能为继;如收费,多数患者不能承受。有试点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又不给补贴,还想让医院干活,不现实”。更有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在全国‘一刀切’式地推广无陪护,可以说是件欠考虑的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