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济宁讯(通讯员 张文光 胡文彬)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办学基础。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现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施为基础,以校园网整合为重点,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完善教学环境,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提供网络和技术支撑,为学校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健全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完善自主化学习平台。不断借鉴和下载优秀网络教学资源,确保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有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加强自建资源的建设,要求每学期每门课程辅导教师必须将教案(讲义)、模拟题、复习指导、精选案例(专题讨论、作业讲评)、教师工作手册上传网站。促进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源互补的支持模式。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助学服务体系。将“心系学生”助学活动作为一项制度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开辟网络、电话、短信为手段的信息发布和交流途径,让沟通更便捷,形成家校互助体系。
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