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梁思成之子梁从诫病逝 出身名门致力环保

时间:2010-10-29 14:43来源:新京报 www.yunhepan.com

 

  生前致力于环保事业,创建“自然之友”;追悼会日期尚未确定,家属希望低调处理


  享年79岁,生前致力于环保事业,创建“自然之友”


  “亚洲环境奖”答谢辞:与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相比,我们所做的太微不足道了。荣幸获奖,与其说是对我们取得成绩的奖励,不如说是在提醒我们。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梁从诫


  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人很低调。一些得过的奖我也不知道,他也不说这些的。  ——方晶(夫人)


  这才是干实事的爱国世家。


  一路走好!后来人会继承您的心愿。


  ——网友


  昨日下午4时,“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目前,追悼会日期尚未确定。“自然之友”昨发布公告称,“梁从诫先生家属希望此事低调处理,望各界朋友尊重家属意愿,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

  出身名门致力环保

 


  昨天傍晚,“自然之友”网站的彩色页面变成黑白页面,同时发布了梁老病逝的公告。


  梁从诫的夫人方晶女士介绍,梁从诫去世的病因是“内脏器官衰竭”。由于受到疾病困扰,2006年之后梁从诫身体很差。梁从诫的儿子梁鉴说,梁从诫最近两三年都基本上不认识人了,尤其是最近,就算是在屋子里,梁老也都走不动了,家人对此也有一定准备。


  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1988年,出身名门,身为出版社编辑,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梁从诫辞去公职,致力环保事业,后在199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各地会员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自然之友”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二十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绿色人物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等。


  为保藏羚羊致信布莱尔


  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梁从诫给布莱尔写信,请求他设法制止英国的藏羚羊羊绒非法贸易,以支持中国反盗猎藏羚羊的斗争。


  布莱尔当天便回信表示,“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我国和欧盟环境主管部门,我希望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


  为保护藏羚羊,梁先生曾发动“自然之友”全体会员支持反偷猎组织“西部野牦牛队”。1998年底,“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当时67岁的梁从诫登上4000多米高的昆仑山口,亲手焚烧收缴的近400张藏羚羊皮。


  骑自行车的全国政协委员


  梁从诫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生活简朴,一向是骑自行车前去全国政协开会,有一次门卫拦住不让进。原来,门卫从来没听说过、更没见过全国政协委员骑自行车来开会。


  梁从诫的友人王军回忆,在一次政协委员考察途中,同车的人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子随手扔在了车外,梁从诫马上让停车,下车捡起被扔掉的瓶子,说,瓶子要回收。

 “敏感坚强的伟大坚守者”

 

 


  曾想建“老北京之友”,得病与忧患环境有关


  ●王军 新华社记者,梁思成研究者,《城记》作者


  梁从诫先生在有限的生命里开创并推动了一个了不起的事业———中国的民间环境保护。他的逝世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重大损失。


  我是在1993年认识梁从诫先生的。那时我在做北京旧城保护的调查,在三周的时间里,每周去跟梁先生谈一个下午。我要特别感谢梁先生那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跟我这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小记者交谈。他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进入书写北京城市发展史的世界。


  大概在2003年,梁先生的身体不太好了,已经有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但是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是觉得以前风趣、幽默的梁先生变得沉默寡言、心情抑郁,有时候脾气很大。其实,这都是因为他生病了。


  在《城记》出版后,我送书给梁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梁先生跟我说了很多事情,说到环境和人口问题,还谈到自己的父亲,他落下泪来。他说:“要是哪一天,环境问题‘爆炸’、人口问题‘爆炸’,你们怎么办呢?”


  后来我们又谈过一次,还是相似的话题,他还是那样的心情。我说:“梁先生,我陪你出去散散心吧。”他一直想去看看山西五台的南禅寺,那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建于唐代,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比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发现的佛光寺要早建几十年。


  2003年国庆节我就陪他去了山西。一路上,他话不多。到了南禅寺,他真是高兴啊!一再感叹:“毕竟是唐代的啊!”又去看了佛光寺,他的心情好了大半。可在回来的路上,他又念叨:“山西的水,怎么办啊?”


  1999年,梁先生领着我去探访位于北总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梁先生指着院子里的那棵马樱花树,幽默道:“没准儿小时候我还在这树上爬过呢!”他小时候爱爬树,是有名的。


  我最后一次见到梁先生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我和方晶老师说话,梁先生很慈祥地坐在边上,一句话也不说,就听着。也许他已经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了。但我觉得非常温暖。他活着,这非常重要!


  创立“自然之友”之后,梁先生曾经想成立“老北京之友”,但未能成功,这也是他未了的心愿。他一直在为保护北京古城奔走呼号。他说,环境问题,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的问题,还包括人文环境的问题。


  可以说,他还在承受他的父亲梁思成生前承受的痛苦,还有自然环境恶化带来的痛苦。他一个人,担着这两大痛苦,终于病倒了。


  梁先生的心,非常敏感,非常柔软。这样的心,特别容易受伤。可他是那样坚强。


  他是一位伟大的坚守者。(记者 王荟)

 

   ●出生于1932年


  ●1950-1958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研究生


  ●1958-1962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1962-1969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


  ●1969-1978“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江西上高县“五七干校”


  ●1978-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办《百科知识》月刊,曾任《知识分子》杂志主编。


  ●1988年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即教授)


  ●1989年开始,任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4年,创建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


  ●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使者”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2000年8月,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2000年12月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2002年 任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2004年9月 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


  ●2005年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梁从诫,1932——2010,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 视点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


  只要你不被自私隔绝,愿意让自己成为公众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成为“自然之友”。


  10月28日下午,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梁从诫寂然病逝。消息传得很快又传得很慢,知道的人为之悲伤不已,不知道的人仍旧不知道。


  梁从诫的这一生,是追求知识分子良知的一生;尤其是在1994年后,他的整个生命,都在为阻止环境苦难的续发而倾尽其心力和血汗,他在努力给更多的知识分子作出表率,希望“身负知识权力”的人,能成为公众信任的人,替公众请命的人,为公众献身的人。


  每个人的心都敏感,都能感知社会的苦难;每个人的眼睛都锐利,都能发现自然的苦难。发现这些苦难,并把苦难的真相散播于众,进而让有心为之的人,能“起而行之”,为缓解苦难、阻止苦难、追求美好而赴汤蹈火,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之一。


  1994年,应当说,是在1993年,甚至可以推得更早,当梁从诫与其他几位知识分子,一起创办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环保愿望得到了极好的寄托。10多年过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渐渐形成“社会共识”;一小群人的想法成了全社会的共同想法,一两个组织的行动,正成为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的行动。每一个人都开始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愿意把自然的苦难,当成自身的苦难,愿意把社会的苦难,当成自身的苦难,保护环境就成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之事。


  在很长时间内,梁从诫曾是历史学家、出版社编辑。然而,“自然之友”成立后,他辞掉了公职,抛弃了待遇,甚至可能忘记了“所学专业”。而就是在这时,他慢慢完成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升华,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大我走向无我。一个人,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他身上的所有思想和智慧,才会得到正向的发挥,成为社会苦难的解除器之一。


  梁从诫的一生,又“薪火续传”着其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生命主旋律。他们的生命似乎只为时代而生,只为奔向社会苦难而去。放眼过去的一百多年,梁氏家族的数代知识分子于中国的贡献,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他们能把生命能量,暖化冰冷者,活化死寂者,热化悲观者,激化漠视者,转化围观者,度化邪恶者。他们用简单却又坚实的生命轨迹,一次次证解着知识分子的人生方程式。


  只要你不被自私隔绝,不被汹涌的私欲裹挟,愿意让自己成为公众的一部分,不在于你是不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成为“自然之友”,替“无告的自然”代言。 □冯永锋(媒体人

相关阅读
  • 我国PMI环比上升0.2%创一年新高,证明经济见底
  • 采购员发展之路
  • 物流北京公益活动 运输爱心无止境
  • 大力提升环保装备产业增进势头
  • 铅酸蓄电池行业将大洗牌
  • 济宁:201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今起开考
  • 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开展庆祝活动喜迎圣诞节
  • 济宁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 千余岗位等你来

    • 上一篇:10月GRE考试因错用旧题成绩全部取消需重考
      下一篇:著名性学专家:不能把“A片”当作性知识看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