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下午,坊子区72岁的刘锡收到了潍坊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圆了自己50多年的大学梦,成为潍坊学院乃至全省远程开放教育学员中的年龄最长者。
刘锡如今已经拥有国家六项专利发明,而这次考入潍坊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为刘老的发明之路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支撑。
梦起
物理公式引发梦想
72岁的刘锡是坊子区刘家柳沟人,自幼喜欢学习,尤其是对物理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摆弄机械和电器。小学时,就做过指南针等。中学时,制作了直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等诸多电器设备,“小发明家”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那时,没人觉得刘锡有啥过人之处,就觉得这个孩子实在是太“捣蛋”了。但中学时的一节物理课,却让他用一生去追梦。那是在淄博矿中上学时,一节物理课上,刘锡对自由落体的公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问老师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可是老师微笑着说,等你上了大学,学了更深层次的数学理论后就明白了。
“大学原来可以学到这么多的东西!”刘锡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
梦断
家境贫寒一拖五十年
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刘锡中学毕业后先后干过装卸工、泥瓦工、维修工等工作。
1959年,当时山东工学院(后改名山东工业大学,现并入山东大学)招收刘锡就读该校函授专科的电力系统类专业。哪知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学校提前终止了课程,刘锡只拿到了高等数学单科结业证。
本以为已圆大学梦的刘锡再一次梦想破灭,谁想这一拖就是50多年。后来,刘锡在坊子一家工厂做了多年的维修工,随着工作的忙碌,他的“大学梦”也一直被藏在心底。1958年在坊子粘土厂干维修工时,他自学了电工、车工、木工等,还自己画图制作粘土粉碎机。1965年,在潍坊无线电三厂,刘锡仅用2000元,就在潍坊发电厂杨青林厂长帮助下自制了整套半导体生产设备,生产出昌潍地区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1972年研制的高反压大功率硅三极管填补了省空白。1978年,在89医院住院期间,为该院开发了输液监护仪,获济南军区科技进步奖……
2003年,刘锡创办潍坊万德朗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2004年,为福田研制的半喂入水稻收割机割台自动控制器,性能超过日、韩。2007年,主持开发车用仪表。2009年微电脑步进电机仪表在福田拖拉机厂进行欧盟电磁兼容测试时,是唯一一家一次性通过的仪表供货厂家,为福田车辆进入欧盟市场做出了贡献。2010年,筹办潍坊雷威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梦圆
正式跨入大学校门
一次意外,使刘锡的大学梦重新燃起。“有一次因心脏问题在家中晕倒,幸亏发现及时,才抢救过来。”刘锡告诉记者,“我就想,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能不能研制一种家庭和医院之间的远程家庭监护,让突发疾病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护呢?但我的知识储备很匮乏,这样的发明必须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退休后,刘锡得知通过潍坊学院远程开放教育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便联系到了潍坊学院的远程教育学院,表示希望进行函授学习。
而潍坊学院一听说有位72岁的老人要入读,也是吃惊不已,在对刘锡考察之后发现,原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工作之余还自学了电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还到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进修了系统工程、统计数学、运筹学和计算机原理,是名副其实的终身学习实践者。
潍坊学院远程教育学院郭顺敏院长介绍,11月24日,老人正式入读潍坊学院。学院还安排了两位导师专门为他上课,除帮助他完成学业外,学院还将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帮助他完成更多的专利发明。
潍坊学院院长王守伦表示:“一直以来,潍坊学院都坚持开放式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学院让更多的人圆了大学梦。刘老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践行者,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 (韩镇张蓓王叶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