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出国(境)旅游历来为群众所诟病,耗费宏大又屡禁不止,一些官员在国外的豪华之举,甚至造成不良影响,贻笑国际。近年来,公款出国(境)旅游不断巧立名目,翻新花样,给治理带来新的艰苦。比如擅自延伸在国外(境)的停留时间,绕道安排行程,虚列出国公务运动骗取审批等。一些单位为了规避审批,组织干部用因私护照公款出游;一些学会、协会为了牟利,长期充当旅游中介。这次对组织者扬起惩处利剑,或有利于从根子上遏制公款出国(境)旅游的策动力,然而,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滥殇,更与一些处所和部门审批把关不严监管不力有关,加强此方面的问责更有必要,尤其应当谁批准谁负责。
原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作案后曾申请出国考核,因条件不符未获批准,事后有领导为之庆幸。成功防住官员借机外逃乃得益于严格把关:今年3月中旬,瓯海区政府打报告请求由谢再兴带队到南非、埃及、阿联酋等国“经贸项目洽谈”,有关部门审查中发明没有本质性的考核内容,决定拒批退回。
诸多公款出国(境)旅游其实都经不起这样的较真儿,庞家钰任宝鸡市委书记时,曾于2002年冬天带领6名情妇到南非“考核招商”;吉林省原煤炭工业局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曾先后分批组织51名干部公款出国旅游:邀请是买来的,护照是因私的,项目是编造的,审批是违规的,时间是超期的。
此类荒谬的出国出境游,如果据实从严审批,确定过不了关。比如,“南非、埃及、阿联酋”一线实为热门旅游经典路线,公务考核哪有这么巧的?广州某单位就曾被网友曝出以“海洋油污及陆源污染问题调研”的名义沿着此线路旅游,被戏称为“到沙漠中考核海洋”,并指考核报告都是从网上东拼西凑的。
要发明公务考核是否属实并不难,从事先提交的内容项目、行程线路到事后的考核报告均可窥出端倪,或打个电话核实一下,再不济,在网上公示一下自有网友明察秋毫。不怕甄别不了,就怕彼此心照不宣,将此视作福利与理所当然的事,在睁一眼闭一眼中放任“考核”轮流转,大家利益均沾。
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再三告诫收不到实效,反过来阐明不缺规定与制度,缺的不是履行,缺的是发明猫腻与漏洞的心眼。所以,不妨加大对审批环节的问责制,谁批准的谁负责,情节严重的要受党纪政纪处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