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政府日前表示,在日前出土22件国家一级文物的光善寺塔周边区域,计划投资1亿元重建光善寺,打造以此为核心的文化景区。
近日,金乡县在对县城中心的光善寺塔进行抢救性维修时,从塔内发现一批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此次出土的六角形四级佛塔1座、舍利馆1座(分四部分)、大唐贞观《大般涅槃经》册1函等。《大般涅槃经》封顶上有“大唐贞观”阴刻年款。这些文物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当地佛教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据《金乡县志》记载,光善寺为唐代佛塔,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亦称文峰塔,是为纪念在此圆寂的光善和尚而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据介绍,整个光善寺景区将依照唐代建筑风格建造,总投资1亿元左右。目前,这一规划方案经过有关专家的多轮论证,已进入最后的敲定阶段。
据了解,光善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亦称文峰塔,2006年12月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月21日在进行保护性维修时,在松动砖体内部墙面发现一个券顶式壁龛,内置包括佛塔、舍利棺在内的22件银质文物、舍利一宗。9月27日,经故宫博物院与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对光善寺塔出土文物进行鉴定,此次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且数量大、保存好,尤其珍贵的是印有大唐贞观年款的《大般涅槃经》在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这批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山东地区佛教的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