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仪器配送车整装待发。
30日,为期四年的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下乡工程画上句号。自2007年初工程启动以来,山东省济宁市筹资9100余万元完善基层中小学硬件设施,1047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换一新。
下乡工程用了四年
30日上午9点,济宁市区南外环某物流仓库外,四辆满载教学仪器的货车整装待发。仓库内气温有些低,但是忙着搬运仪器的老师们却忙得满头大汗。邹城市太平镇中心小学的冯继福校长手执一张仪器清单,正在指点随行的几位教师清点物品。 “今天早上7点我就起床了,听说来领取新教学仪器,心里那个激动啊。”冯继福说,今天运来的新仪器总价值1.6万元,按照仪器配备清单,学校向乡镇教育办公室提出申请,报请济宁市教育局后就可来领取教学仪器。 “我们学校大部分教学仪器使用超过10年,已经比较陈旧,很难满足现代化的教学。”冯继福说,新配备的仪器与现在的教材完全配套,将为老师们的教学带来很大方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也让学生们更易于接受知识点。 邹城市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刘东波告诉记者,自2007年初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下乡工程实施以来,邹城市每年都分批次配备全新的教学仪器。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已全部更换完毕。 据了解,新教学仪器向邹城市47所农村中小学发放完毕后,为期四年的济宁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下乡工程落下帷幕,济宁市1047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全部进行了更新。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金共担,统一配置,项目管理”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招标程序,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顺利实施。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市、县两级财政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对更新工程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资金支持,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对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济宁市教学仪器供应站站长李华亮说,教学仪器前期招标、仓储运输、后期使用监督等多方面都进行了严格把关,确保仪器更新的公开透明。 在采购仪器的过程中,按照“坚持标准,质量第一”的要求,与政府招标采购部门协商,科学制订采购文件,增加仪器质量在招标文件中的权重,确保让仪器质量上乘、价格低廉、服务到位的供应商中标。每次招标采购,都从市财政、局纪委、仪器、招监办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成立招标监督机构,严格按照监督手续,对招标采购全过程进行无缝隙监督。 同时,注重专家评委的选定,每次评委选定都由市政府采购中心或市政府招投标监督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从省装备行业专家库里随机抽取。评委人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5或7人,并且至少有1名评委是市仪器站工作人员,确保招标采购的物品“物美价廉”。采取“统一仓储,统一物流”的办法,把所有采购的仪器设备集中到济宁城区统一仓储,统一由物流公司采用标准化的箱式车辆运送仪器设备,减少了供应商的交通、住宿、公关等费用,节约了经费,降低了成本。 为确保采购仪器质量,济宁市教学仪器供应站对招标时中标供应商的每件样品都进行拍照,并保留图片资料,以备工程验收时提供证据。(姬生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