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持 王旭峰 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春节临近,很多市民又开始准备各种食品了。除了坚果类,松脆的小食品自然最受欢迎。而自从油炸食品被列入黑名单后,一系列的“非油炸”食品应运而生。所以,当你走进超市,薯片、锅巴、虾条、甚至方便面,都被冠上了“非油炸、健康品”的名头。但是,非油炸食品就一定健康吗?听听营养专家王旭峰的说法。
油炸、非油炸 没有本质区别
上周末,记者走访了沈阳市多家大型超市。在膨化食品专区,很多包装上都用醒目的大字注明“非油炸”。售货员告诉记者,在膨化食品中,销量最高的都是标有“非油炸”字样的产品。记者询问了几位顾客,他们一致表示,“非油炸”口感好,制作工艺一定比油炸的健康、有害物质少。
但记者仔细拿一部分“非油炸”食品和相应的油炸食品对比后发现,其实二者的配料表中的营养成分似乎没什么区别。这些不禁让人疑惑,“非油炸”就真的更健康吗?
非油炸不等于低脂肪
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王旭峰说,不少所谓非油炸的脆片食品,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饱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榈酸或硬脂酸。而那些美味的虾条、妙脆角之类膨化食品,是用挤压膨化方法生产的,虽说不需要油炸,但它们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数产品甚至高达30%以上,比起油炸制成的锅巴和油炸方便面来毫不逊色。
非油炸也可能产生致癌物
很多人不吃油炸食物,因为食物中淀粉经高温油炸后,会产生丙烯酰胺这样的致癌物。但是,油炸的薯片、方便面等食物会带来丙烯酰胺,而非油炸的食品就没有吗?
王旭峰说,以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薯片为例,普通的薯片是油炸出来的,而非油炸的薯片是烘烤出来的。而烘焙的温度往往要达到两百度以上,甚至有些时候,焙烤的温度比油炸的温度还要高。而当烤制温度超过140度,同样会产生丙烯酰胺。
选择食物 别光看概念
很多人选购食品时,往往只看是不是非油炸。而实际上,要评判一种食物是否健康,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看食物的配料表。排在最前面的成分,是含量最高的,如果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热量的原料,那这种食物的热量肯定低不了。其次,要看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同样类型的食物,油脂、食盐、热量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第三,要看食物的加工方法,油炸的加工不利于健康,应尽量挑选那些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总之,选择食物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看概念上的油炸与非油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