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文海笑)寒假期间,深圳许多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参加不少于10小时的社会实践,并要求社区盖章“以兹证明”。
昨日是寒假的最后一天,不少没有完成此项作业的学生突击作秀走过场,一些爱子心切的家长则四处求人“盖章”。
家长求盖章学生忙作秀
“最近一周,总是有家长来工作站,让我们在他们孩子的社会实践表、寒假活动记录表上盖章,向学校证明孩子参加过社区服务活动。而事实上,这些孩子大多数我们连面都没有见过。”南山沙河街道办某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陈小姐告诉记者,昨日就有5位家长登门提出过类似请求。“这个章盖还是不盖,我们都很为难。一方面不想帮学生欺骗学校,但又不忍心让家长们过于难堪。”陈小姐说,在家长的软磨硬泡下,他们非常勉强地盖了章,但和家长们口头约定,让学生们在节假日、课余时间,回到社区补够服务时间。
深圳义工联秘书处的一位老义工王女士也向记者抱怨,临近开学,不少学生为“突击”完成社会实践任务匆匆“走过场”。“有的学生是带着零食、游戏机来的,在这里呆上两三个小时,就急着盖章回家;有的学生一进门,就忙着互相摆样子拍照,记录下‘实践现场’后,就开始聊天嬉戏,严重干扰了其他义工的正常工作。”王女士称,看到孩子们以如此“作秀”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她感到很气愤。
“学生若为了交差、应付老师而‘走过场’,就完全违背了我们要求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初衷。”南山某中学德育主任杨毅飞老师认为,家长帮助孩子通过不当途径获得“实践证明”更是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学会了弄虚作假,失去诚信。
调查:仅两成学生完成社会实践
据了解,深圳大部分中学都给学生们布置了相同的社会实践作业——寒假期间参加不少于10小时的社区服务,包括打扫卫生、修剪草坪、清理乱张贴、文艺演出、社区调查、为居民做好事等。记者昨日在深圳书城对10名中学学生进行随机调查,3名学生坦称寒假中根本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5名学生称自己参加过社区服务,但离学校规定的时间有差距;2名学生称自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份特殊的作业。
记者采访发现,没有完成社会实践的8名学生有着共同的理由——“时间不够用”。一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面临升学压力,家长不赞成把假期浪费在社会实践上。“我妈让我不要管了,她负责帮我找单位盖章。其实就算盖不了章也没关系,老师也会对我们交上去的表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和同学曾想去福利院帮忙。打电话过去咨询,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听我们的情况立刻就拒绝了。他们说,没有老师、家长带领,出了安全问题他们担当不起责任。”初中一年级的曹纬同学说出了相当部分受访学生的心声——他们也想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但没有人引导,不知该到哪里,以什么方式去做。
家长:求人盖章纯属无奈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家长内心上是支持子女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但因为存在各种顾虑,最后无奈为孩子到处求章。
“寒假社会实践没有老师的带领,家长也没有时间陪伴,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孩子的安全问题谁来负责?”一位涂姓家长说。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强行让孩子进行社区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家住益田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初二的女儿今年寒假期间开始学做饭,并照顾生病的奶奶,她认为这比在大街上撕几张“牛皮癣”广告有意义得多。
家长胡先生希望学校和社区能够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出统筹规划,最好融入公益内容,让家长能带着孩子一起参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