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1点,高三考生吴小惠在家里做完了一张物理高考模仿卷。“我做得太快了,多了20分钟呢!”这是吴小惠给自己安排的最后一套物理试卷。照她的话说,下午5点做完一张英语模仿卷后,全部复习就要“转段”了。吴小惠有一张复习迎考打算表,作为制定者,她颇为得意。
一天复习6小时
随着学校高三复习课程5月25日正式结束,吴小惠也开端了在家“蜗居”复习的生活。这一周来,她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开着通往高考的“列车”——不紧也不慢。每天的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与高考的时间和测验科目安排一一对应。到昨天为止,吴小惠已经把高考所有科目标模仿卷都做完了——“转段”从今天开端,以后的重要任务就是看看过去做错的习题,特别是“栽过跟斗”的处所。此外,一些属于逝世记硬背的考点,尤其是跟语文课文相干的内容,她也筹备在最后一周加深记忆。
就这样,一天复习的时间不超过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段则过得像“放暑假”。看电视、上网,晚饭后出门散步走走,那些“不入流”的校园文学书也在手边,不时还要翻翻……
她的妈妈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是嘴上啥都不说。“不敢讲呀,生怕孩子嫌我罗嗦,影响她的复习情感。”在这个双职工家庭,除了吴小惠的妈妈早上更繁忙一点,要赶在出门前为女儿做好一顿午饭外,家里一切都照旧,“连伙食都没有特别好,就随便吃吃吧。”
父母练习忍耐力
而不在父母眼皮底下的吴小惠,其实已经为测验做了很多额外的筹备。自从在家复习以来,她每天都要运动一小会儿,在11点做完试卷后到楼下去跳绳。“我不擅长跑步,只好跳绳,跳上100个左右,这样既锤炼身材又提精力。”
每天晚上,吴小惠习惯于坐在电视机前,从消息节目一直看到电视剧。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要拿出极大的忍耐力,摒住不说话,等待着女儿能够适可而止,自觉翻书,但夫妻俩屡屡扫兴。“看看电视,懂得一下每天产生的国内外大事,对测验有利益啊。”吴小惠一点都不感到自己有理亏的处所。
其实,看上去气定神闲的理科生吴小惠,是个很有主意的孩子。就拿填志愿来说,如今履行平行志愿,多数考生一般总会把志愿表填得满满当当,孰料吴小惠却一点“不领情”。“提前批填了北大,一本就填了上海财大一个学校……”
赶考就乘公交车
刚刚过去的周日,吴小惠在妈妈陪伴下,一起去下周高考的考场——中原中学踩点。“从家里步行8分钟,坐10多分钟的公交车,再走上个五六分钟就到考场了。”家人一致认为,公交车是最方便的出行工具,安全、经济,最重要的是,“一切都和平时一样”。
“何必为高考特意安排什么呢?”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吴小惠最盼望家里保持原样,而心坎难免有些焦灼的父母也竭力配合着女儿。毕竟,谁也不想做这个家里紧张情感的传导者,每个人都坚信:“只要不紧张,不失常,财大就唾手可得。”(文中考生为化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