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 曾利明)目前中国内地临床应用的4种乙肝抗病毒药物都经过5年以上的临床验证,但由于人群扩大和合并症等情况的呈现,有的药物在早期临床实验中未曾有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呈现,因此应加强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发明不良反应,有效调节治疗计划,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这是北京地坛医院专家蔡晧东今天对当前乙肝治疗提出的新建议。
蔡教授在此间举办的乙肝治疗研究会上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毕生服药,因此必须兼顾用药的安全性;医生和患者应选择疗效和安全性最合适的药物,并根据药物特点进行定期随访。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崇雨田教授称,干扰素药物有两大类副作用:一是应用初期的发烧、肌肉酸痛、全身疲惫;二是长时间应用会呈现白细胞减少、内分泌混乱,诱发免疫系统转变以及临床医生易疏忽的精力抑郁。他强调,如果呈现严重的骨髓克制且用药以后不能得到改良,就要考虑停药;对呈现血糖、自身抗体和明显抑郁的,即使疗程不到一年,也要停药用。
两位专家建议:应用阿德福韦的患者,除要惯例检测外,还要监测肾功效。研究表明:每天服用30毫克的患者有8%呈现轻度的肾侵害;但应用10毫克的安全性很好,未发明肾衰竭病人;应用该药每三个月应当检测肌酐和血磷程度。应用替比夫定的患者每3个月检查一次,同时避免过多运动;如果持续呈现肌肉酸痛,应考虑停药或换药。
他们强调,虽然替比夫定和干扰素都是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但两者不能同时利用。这是因为发明联合应用的患者中有16.7%产生严重的周围神经病。为此欧洲用药委员会已通告禁止这两个药联合利用。
他们认为,安全抗病毒治疗就是选择合适药物、合适机会,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密切随访,及时调剂治疗计划,不要轻易结束有效的治疗。已应用十年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是最安全的,其安全性得到全球医生的认可。目前美国已批准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用于儿童乙肝治疗。
他们特别提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时要考虑患者经济蒙受力。对于大部分城市乙肝患者,每月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治疗、检查费用是不小的累赘;很多人因为经济压力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据流露,药物价格仍是制约中国乙肝患者保持长期治疗的因素。虽然已有四种抗病毒药物已进入医保目录,但报销比例仍与药物价格有关,患者应选择能保持3到5年的治疗的药物。(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