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不颁布配方没关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权化验,并颁布化验成果。
麦当劳旗下食品“麦乐鸡”被查出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对此,卫生部有关方面称,这两种成分均为合法添加剂,但有严格的用量标准;麦当劳方面则一面称“不是食品危机”、“系现代食品工业正常现象”、“信任产品德量”,一面以“配方机密”为由,拒绝流露这两种添加剂毕竟有多少含量、多大浓度。
不管麦当劳方面如何说明,这已经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食品危机:舆论关注了,社会震动了,花费者也不安了,很显然,仅仅由麦当劳宣称“信任产品德量”,无法打消这场业已产生的食品危机冲击波。信任大多数花费者对麦乐鸡的配方机密毫无兴趣,却不能不关心两种化学添加剂的浓度。
添加剂在“麦乐鸡”中的浓度毕竟是多少,成为解开这一食品危机的钥匙。麦当劳在中国有多少家分店,散布在多少个城市,目前说法莫衷一是,但去年5月,第1000家门店在东莞开业,去年年底数量已达1050家,“麦乐鸡”的潜在花费者毕竟有多少,是不难想象的;如果质量真有问题,就绝不是一件小事。
麦当劳不愿公开产品配方,这不是新鲜问题,和麦当劳同属一个财团的可口可乐,几年前曾在英国、印度等多个国家,被验出杀虫剂含量超标,该财团同样曾以“事涉产品机密,未便公开”的理由推辞,拒绝颁布杀虫剂含量。
企业这样做,自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其不颁布配方没关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却有权化验,并颁布化验成果。7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就此事件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麦乐鸡”相干产品。显然,监测成果越早颁布越好。
当然,这种单方面的颁布,商家可能不会买账,有关财团至今还坚称,可口可乐在印度被验出杀虫剂超标,是“误解”甚至“陷害”。但是,既然商家不肯颁布“产品机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只能代为颁布,至于社会、舆论和花费者信哪一个,那就是大家的自由了。
□陶短房(学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