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工程师的职称系列不完整。工程师的职称最高到高级工程师,再往上面称谓就乱了,有的叫“教授级高工”,有的叫“正高工”。我们知道,教职系列有副教授、教授,研究系列有副研究员、研究员,而副教授、副研究员就相当于高级工程师——感到工程师明显比别人矮了一级,要想往上走,遇到天花板。
其二,工程师大多在企业工作,而很多民营企业是不评职称的,很多到民营企业内的工程师只是一种职务。因此,我国工程师的职称实际上分为两种:国营企业和机关的工程师是全国认可的,而许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工程师则仅在企业内部认可。
其三,在评工程师的过程中,有些单位太重视论文,而不重视工程实践才能。实际上,对于工程师来讲,论文应当是第二位的,对工程的实际处理才能最重要。
因此,当前社会上对工程师评价标准的不规范性、对工程师称谓的不一致性,都使得工程师这个称号的价值有些“贬值”。我认为这很不应当:中国事个制作大国,工程师应当有很高的待遇和地位,工程师的待遇并不应完整去对照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而是应当更高——这方面我们要向西方的工业化国家学习。 (张蕾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