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分酸碱牵强附会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程义勇认为,主意“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基本不值得提倡。多吃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其根据跟酸碱没关系。
在程义勇参与主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特别提到:“‘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改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实际上,食物分酸碱是牵强附会。“我们检索了全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论文,没有发明因为食品酸碱体质的研究报告。”程义勇指出,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溶于水,再测酸碱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但这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碱水转变体质是骗人的
如果你着急摆脱“酸性体质”,“热情”的商家早给你筹备好了一系列保健食品,其中最方便的莫过于“弱碱性水”。
一款弱碱性水的广告写道:“食补不如水补。饮用弱碱水可谓是一种更简便、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弱碱水含有的碱性离子可以中和体内酸性物质,打扫由酸性体质带来的种种健康障碍。”
你可以在网上搜到五花八门的弱碱性水产品,还有能把普通水变成弱碱水的瓶子。广告中说,这种水“渗透力强、改良人体微循环,增进新陈代谢;高含氧量,活化细胞,加强免疫力;溶解力强,易于接收,加速体内毒素排泄……”可谓无美不具。
人喝了弱碱性的水,就能打消体液的“酸性”吗?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授谷学新在接收媒体采访时,做了实验演示。他按照人体体液的化学成分组成,配制了一个模仿人体体液环境的缓冲溶液,其中含有磷酸一氢钠和磷酸二氢钠。按照每人每天喝一升水的比例,往缓冲溶液中参加永衡碱性钙离子水。成果发明,加之前缓冲系统是7.4,加进去以后,pH值还是7.4。“阐明什么呢,人体的体液有一个缓冲作用,外来的一点碱是不能转变人体pH值的。”另一个相反的实验表明,酸性水也同样无法转变系统的酸碱度。
“人体体液的缓冲才能,要远远超出我们配的缓冲溶液的才能。”谷学新表现,“因此,即便长时间饮用碱性水或者酸性水,也不会转变我们人体体液的pH值的正常范畴。”换言之,所谓碱性水转变体质,是骗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开端就有不少媒体批评弱碱性水的“神奇功效”。但各种打着“弱碱”旗帜的保健产品,仍然同酸碱体质理论一样活力勃勃。在网络上搜索相干内容,会发明广告的大海,吞没了寥寥几篇质疑文章。(高 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