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1日),我市(重庆市)40个区县(自治县)的卫生局负责人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签订《2010年医改目标义务书》。由此,标记着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动阶段。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在会上指出,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作为改良和保障民生的十大举动之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将筹集100亿元资金加速落实六大卫生攻坚任务,其中,包含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村卫生室基础药物制度、药品交易制度和新增13所三甲医院等。
今年,国家医改办给我市下达了5个方面28项任务。此外,我市还有5项具有创新特点和9项具有摸索性质的新举动。因此,2010年成为我市医改要害之年,与各区县签订的医改任务“军令状”,正是为了确保年度医改目标顺利实现。
为此,我市今年将重要缭绕医院建设、医生培训、基础药物制度和医疗保障四个方面展开举动。
马正其说,首先要加快推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包含基层医疗卫活力构建设和推动三甲医院建设。按打算,我市明年将完成150余个乡镇卫生院改革,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笼罩。同时,5年内使全市三甲医院总数达到30所。
同时,我市将用两年时间使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打算通过编制调剂新增乡镇卫生人员编制8000余名。同时,兼顾安排1000余万元的培训资金,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实行培训。我市还将开展“定向”招生培养,为贫困区县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大学毕业生。此外,各区县将按照2010年不低于人均每月300元、2011年不低于人均每月400元的标准,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贴经费。
推行国家基础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已在15个区县进行了试点。截至5月底,试点地区的药品价格降幅达到27.1%,使群众减少医药支出6068.7万元。今年,我市将新增11个区县进行试点,并力争在2011年实现基础药物制度全笼罩。
数据显示,我市医保笼罩率已达92%,但是保障程度却还比较低。因此,我市将从进步保障程度和服务质量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基础医疗保障制度,为老百姓进步更高效的医疗保障网络。
副市长谢小军出席会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