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曾利明)在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汤剂中药已悄然变更——剪开小包装袋,将已配好的颗粒状药粉参加热水,即可做为汤剂服用,目前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亿人次服用过这种新型中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总结会组委会今天供给这一信息时称,这是该局1993年启动传统饮片现代化改革,研制“中药配方颗粒”取得的成果。由于不需煎煮、接收快捷、疗效稳固,适应市场需求,2009年全国加工中药材15000吨,生产中药配方颗粒2500吨,销售额达10.9亿元国民币,已形成产业化趋势。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员介绍,为合适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和处方变更需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该局把江阴天江药业作为全国首家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采用先进工艺,经过科学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单味中药颗粒,使其既保持传统饮片的性味功效,又保证其质量稳固可控。
专家指出,由于传统中药汤剂对器具、用水、浸泡时间与温度火候等请求十分复杂,医疗机构采用机器或患者自行煎煮都无法对质量履行监控管理,难以达到幻想请求。而“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材原料起源可靠,还可对重金属、二氧化硫、黄曲霉素、农残等指标进行检测,而其疗效等同或高于汤剂、中成药,是中医药临床用药的又一可靠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称,目前试点企业累计投入研制经费已超过10亿元国民币,已完成16项国家和4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3项。持续研发中药配方颗粒已列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领》,并在江阴天江药业成立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巧研究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