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从2004年至2008年,各部门科普兼职人员人均年度实际投入工作量不断减少,而环保、景象、地震等高科技人才密集部门,科普兼职人员人均年度实际投入工作量大多都不足各部门的平均值。
科研打算中能否多点科普内容
“对于科学家来说,科普宣传与开展科学研究同样重要。”欧阳自远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份正式的文件在谈及深空探测的使命时就提到,深空探测的使命不仅包含进步地球人类的生活程度、扩大地球人类的生存空间、发明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等,还包含激发下一代的摸索精力。
“美国所有的科技项目,不管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领衔还是科研院校组织,最后都有一项叫做对大众,宣传。”肖龙教授介绍,这个“大众,宣传”指的是社区服务和校园培训,“比如到社区、小学、幼儿园等等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在美国,科普的经费直接被包含在科研项目之中。中国科学技巧信息研究所的佟贺丰团队介绍,美国科学基金会为鼓励研究人员进行相干的科普运动,设立了“研究经费追加科普拨款”制度。获得该基金会赞助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如有兴趣开展相干的科普工作,可递交申请,申请者可得到3~5万美元的科普追加拨款。
这种鼓励机制让肖龙很向往。
肖龙在美国亚历山大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实验室里有一位世界一流的教授,叫菲尔·菲利浦,年过六旬,还经常给幼儿园的孩子做演示。
在美国朋友家做客,一个十岁的小孩听说肖龙是研究火星的,非常高兴,列举了很多火星现象,接着问了一串为什么。有些问题都把肖龙难住了。“他们的科普展览中,不少图片展现了这些现象,而在我们这边很多东西连某些科学家都不懂得。”
这样的亲历让肖龙深深地感悟到“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从何而来”。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关于加强国家科普才能的若干看法》中规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打算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行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大众,的科技信息发布机制,让社会大众,及时懂得、控制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但是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科研经费中,无论是国家的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863’打算、‘973’打算,还是重大基金研究项目,都没有科普经费。”
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他在最近申请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列入了关于“开展嫦娥工程的各种影像科普工作”的内容,也因为不符合规定而被撤掉了。(记者 雷宇 实习生 彭雪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