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谭浩、赵超)日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计划纲领(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计划》)把突出培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地位,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安排,怎样具体实行这个举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在王元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保持很高速的增加,但是基础增加动力来自于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依附的是一种高投入高耗费和高污染,同时又充分利用我们国家相对照较低廉的劳动力。“但这种增加模式实际上难认为继。中国需要转型,就要加快经济发展方法转变,必需要调剂经济结构。”
“我们现在更多的科研人员还是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而相对来说企业研发人员,特别是高级技巧人员较少。这对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法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剂是一大瓶颈。”王元说,应当增进我们的创新型的人才向企业积累。
王元说,《人才计划》中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包含鼓励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通过创业增进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以及在企业中有打算建立一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一些重大的项目使人才更好地汇集到企业当中。
王元指出,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加强自主创新才能这个目标,就需要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能够不断发明出新的科技成果,并把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人才计划》非常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全部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并就如何突出培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指出到2020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创新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导模式,其次是要培养团队的合作才能,第三是提升举动才能。”王元认为,今后的教导过程中应当格外突出对这几种才能的培养。
此外,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人才计划》在领导思想上提出了“以用为本”的重要概念。王元表现,这表明创新型人才只有通过实践的锤炼和重大项目标带动才干培养起来,而仅仅通过书本知识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
为此,《人才计划》提出了突出培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一系列重要举动。例如,建立学校教导和实践锤炼相联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换合作相连接的开放式培养系统;摸索并推行创新型教导方法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力、发明性思维和创新才能;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换合作项目等,加强实践培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