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祥说,几乎所有的菜都可以回炉,但整只的甲鱼例外,“因为它本身的体积就小,无法做手脚”。
那么,为什么星级酒店会和流动摊贩一样,干这种事呢?阿祥说,“这也是为了节俭成本。餐饮业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心照不宣。反正你进不了厨房,你什么都发明不了”。同时,不管是服务员还是大厨师,若不按老板的意思办,你就得卷铺盖走人。
【网友热议】
昨日,关于“新车站旁一快餐店再曝‘回锅门’”的报道刊出后,再次引发众多市民和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餐饮业应诚信经商,不要以就义行业的名声为代价牟利;而另一些网友也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剩饭回锅”现象的打击力度,让这种违法行动失去生存的土壤。
诚信经商
莫以就义行业名声
不少网友认为,泉州市区新车站旁“溪亭快餐店”的经营者缺乏诚信,做人不够厚道。
网友“琳听风吟”说,拿剩菜剩饭蒙骗食客,黑心钱赚得岂能踏实?做人厚道些,做生意诚信些。
网友“二刷”也说,经商之道在于诚信不欺、以人为上。剩饭回锅,二次出售,既是赤裸裸的欺骗,又极可能对食客的健康造成损害。最终难逃法律的严惩。
网友“馨竹”说,经此一事,盼望餐饮业能长一智,莫再以行业的名声作为捞取利益的就义品。
加强监管
检查不能一劳永逸
同时,更多的网友也认为,相干部门应加强对“剩饭回锅”现场的监管。
网友“汤同学”说,“回锅门”的主角何时能够悬崖勒马,不再拿食客的健康当赌注,有关部门的监管强度万分要害。
网友“村野”说,餐饮卫生关乎大众健康,必须摒弃“一劳永逸”的监管思维,不间断地通过“突然袭击”、“杀回马枪”等非惯例检查手段,让业者自律。
网友“莫送弟”也说,偶尔曝出“回锅门”,或允许以说是偶然,但接二连三地产生,就不能不反思监管滞后的问题了。作为窗口单位,车站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如此车站乱象早已抹黑了城市的形象,望主管部门能亡羊补牢,举一反三,开展地毯式清查,还车站周边一个健康的环境。(记者 俞志村 谢向明 见习记者 吕波 马思明 实习生 孙俊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