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29日电 (记者 李飞云)当人们关注温州巨额民间资金流向时,早有温商将投资眼光转向前沿医药科技范畴。日前,美国波士顿开放实验室(Boston Open Labs)公司被浙江一家医药科技公司并购。这家公司正是由温州资金所组建的。
波士顿开放实验室的开创人是华人科学家邹柏希博士。邹博士从事生物技巧服务,新药筛选和研发,曾师从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Jack Szostak。记者近日采访了回中国探亲的邹博士。他告诉记者,温州民资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更。
邹博士在采访中,对生物医药科研的方向做概要分析道:近四十年来,全世界只开发出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新药。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全部医学科研体制的低效。
首先从获取科研资金的道路来看,用中国的表达方法,“是有打算性的”。美国国家科研基金的投放,也和中国类似,具有很强的定向性。获取此类资金的道路基础上被高校、科研机构的权威人士所垄断。普通的科研人员只能附属于这些机构或权威,很难有自己的科学思想和主意。“而科研最可贵的是充分的自由”。
其次是世界各大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其强盛的科研力量和雄厚资金足以媲美美国各高校实验室或国家科研单位。然而各大制药企业大多是上市企业,在研发上也有着宏大的股东的时间和利润压力。所以最后各企业往往偏向通过资本优势快速收购其他小的生物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邹博士认为大药企研发部门由于尾大不掉而又急于求成,往往失去药品开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偏离了医药研发的初衷。
同时,由于社会分工愈来越趋于细化,科学家在大兵团情势的科研范畴中同样呈现“螺丝钉”等分工现象,这导致科研者对研发方向缺乏全局观和整体趋势把握,从而呈现科研效率下降趋势。
邹博士表现,当初要成立生物医药研发开放实验室的目标,就是盼望能发明一种能让创新性小企业和一流科学家独立自主研发新药新技巧的宽松环境。自由研发需要大批资金来支撑。为此,他回国找过国有或上市大型企业药厂,盼望能将手中的研发成果转化和合作。然而国内药厂也同样面临市场压力,给出的时间是盼望一至两年内新药上市。“在美国,一种新药的上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而面对邹博士的分析,一向敏锐的温州民资,“竟无一人提出过两年出效益的请求。”邹博士表现在与温州民资对话中,十多位温商在价值取向、社会义务观、下一代教导培养理念等方面,均具有开放性的国际视野,“跟他们的沟通是一种享受”。
记者从其他道路懂得到,被民间称之为温州“首富”的黄伟家族,早在7年前就开端涉足生物医药行业。其旗下公司的抗癌新药,经5年的临床实验,据称非常有效。新药上市已摆上议程。(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