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虽是健康的大敌,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近日,“ 养生之道” 被炒得火热。一些所谓“专家”大发“高论”,骗人骗钱,误导大众,贻害不浅。笔者虽非“专家”,但也学了点有关知识,且有些亲身领会,故想借机一谈,以求教于方家。倘能有益于读者,此愿亦足矣。
读者一看这标题,一提“饥饿”,立刻会感到胆怯害怕。实际上,人类在地球上奋斗数千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摆脱饥饿要挟,过上温饱生活。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饥饿虽是健康的大敌,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人类的经验和现代科学知识都告诉我们,适度的饥饿不但能使人更好地“享受生活”,还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利于身心健康。这种方法医学上称为“饥饿疗法”。用“饥饿疗法”健身治病,古今中外都有先例。
《战国策·齐策四》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齐宣王要任用处士颜斶做官,以利禄勾引他,说做官后可以“食必太牢,出必乘车”。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表明自己愿回家自在生活,“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他所说的“晚食以当肉”,就是在饥饿的时候再进食,即使粗劣的食物吃起来也像吃肉似的好吃。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很推重这种方法。北宋元丰三年,他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生活异常困苦。他就是用此法来“享受生活”、度过贫困的。他在《答毕仲举书》 中说:“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斶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斶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他当时虽然吃的是“菜羹菽黍”等粗饭,但总是饥饿了以后再吃,因而感到就像吃山珍海味一样香甜。
至于用“饥饿疗法”防病治病,中外古书上都早有记录。2600年前古埃及的一张莎草纸上,就写有这么一句话:“人吃得太多,只有四分之一是为自己吃,其余的四分之三赡养了医生。”我国战国时代编写的《黄帝内经》一书,就把“饥饿”作为一种治病的方法列入其中。而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也有多处谈到用饥饿的方法治病健身。如第四十二回中写王太医给巧姐儿诊病,就说:“我说了,姐儿又要骂我了,只是要清安静静饿两顿就好了……”第五十三回写道:“这贾宅中的风气秘法,无论高低,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晴雯伤风,“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便渐渐的好了”。第一百零九回写贾母因多吃了些,胸口饱闷,鸳鸯要去告诉贾政,贾母不让,说:“我饿一顿就好了,你们快别嚷。”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深谙医学的曹雪芹对王太医惯用、贾府一向奉行的“饥饿疗法”,是充分确定的。
除防病治病外,“饥饿疗法”还能增人健康,延年益寿。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访,微服来到浙江西塘镇的关帝庙进香。他见住在庙中的慧灵和尚虽已年过花甲,却精力矍铄,身材健康,便向他请教长寿之道。慧灵正色答道:“施主若问长寿秘道,那也容易,即要常以‘鸡’‘鹅’为食,常思‘鸡’‘鹅’为本,此乃是人之基本。施主若能切记,自然会悟出秘道。”乾隆回到住地,又把慧灵的长寿秘道重复吟了几遍,顿时恍然大悟:“鸡”“鹅”与“饥饿”谐音,莫不是要我控制饮食、知道饥饿吗?这位万岁爷是不是从慧灵那里得到养生秘诀,不得而知。但他能在位60年,活了89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确定与他合理的生活方法、控制饮食有关。很难信任,一个整天在山珍海味中暴饮暴食者能够如此健康长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