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恕
养生药方满天飞,但医治养生乱象却难有“猛药”可下。
食疗是不是治病?中医预防保健机构是不是医疗机构?营养师是否需要执业资格?养生保健该由哪个部门监管?这些问题至今仍让人一头雾水。
北京相干卫生部门说“夸张食疗,但未触及诊疗行动很难查处”,工商部门说“到底算不算‘非法行医’需要卫生部门来认定”;至于张悟本的收费问题,卫生部门说“他标明是健康咨询费,这项收费不属于医疗收费和医政监管的范畴”,工商部门说“咨询费高低属于市场行动。另外,价格问题一般是由发改委物价部门来监管。”
这真陷入了“张悟本”式悖论。难道打着“食疗”的旗帜行治病之实,就无“药”可治?相干主管部门站出来说话,怎么听都像是“你老百姓就不该信他”。
可老百姓该信谁呢?在张悟本倒掉后,一些专家“挺身而出”,戳穿养生骗局。为什么要等到张悟本吹起个大气泡,已经装进去很多人时,才听到专家的声音?
中医与食疗、行医与咨询的界限含混不清,一帮人鬼魅一般游走于含混地带,大把大把地捞钱。如今能进入养生市场的老百姓“不差钱”,可是把健康搭上了,那谁也赔不起。
拆了“庙门”,下了书架,可含混地带还在。缺乏制度上的束缚和监管,成果只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 提 醒
养生切忌盲目
卫生部消息发言人、中国健康教导中心主任毛群安在回应张悟本事件时表现,“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误,但是现在有人借着行骗,而且有人含混了这个界限。”
“中医食疗伴随着中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北京中医药大学黃剑雄介绍说,其实几乎每个中医都能做“食疗”,它与药疗原理一样,只不过用具有药效的食物,代替药物。大多数食物的药力较和缓,属性偏中和(例如山药)。食疗对于慢性病较幻想,可缓解一部分药物强烈的药力,不易伤及脾胃。
据介绍,中医的药疗和食疗,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从未单独离开过。历代也有食疗专著传播下来,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设有《食治》《道林养性》《退居饮食》《养老食疗》专篇,收载有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食物、总计154种。并利用医药学观点,对日常食物进行详细讲解,至此“食疗”已成为专门学科。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强调,关于食疗,有两点老百姓必需要知道,一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二是中医历来讲究的都是“以治为主,以食疗为辅”,仅依附食疗治病需谨慎。
“养生重在日常,重在自己,而不能依附某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内带来异常的后果。这样的养生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使假专家有机可乘。”王晓杰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