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把持血糖的要害就是要时刻监测血糖的变更,但毕竟是每天都需监测还是偶尔为之?血糖安稳后还需不需要监测呢?
为此,我们访问了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杨国英主任。他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把持在正常范畴内非常重要,过高会导致并发症呈现,加快疾病的过程;过低会引发低血糖症,导致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把持血糖不但要注意“点”,更重要的是它的长期达标根据,也就是“面”的观察与把持。
“点”不可少:经济而且实用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直接反应人体必须的基础血糖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血糖值,是糖尿病监测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点”。糖尿病患者也习惯于测量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不过这种测量血糖的方法只能代表一个时间点的值,不能全面反应血糖的变更。况且,这两个“点”的值还容易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进食的种类和时间、胃肠道的消化、接收功效等因素影响。单纯靠这两个“点”的监测是不能完整避免血糖波动的。但不能否定的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监测是最切合实际也是最经济的常用方法。
瑞恩糖尿病医院的杨主任提示我们,把持“点”血糖要记住5678,也就是空腹保持在5.6毫摩尔每升,餐后把持在7.8毫摩尔每升,这就算是比较幻想的了。
“线”很重要:帮助断定治疗计划
血糖不稳固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心、脑、肾以及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等组织或者脏器侵害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共同土壤。所以,把持血糖不但要注意“点”,更要器重血糖波动这个“线”的变更。
血糖监测中的“线”是指血糖在一天内的波动,临床上一般以测量血糖谱来观测血糖的动态变更。对“线”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断定合理的治疗计划,进而起到有效把持血糖的作用。
一般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线”的监测是不用每天都做的。杨主任建议那些存在血糖波动和不稳固的患者,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当每周做七段血糖(即三餐前和餐后后2小时以及凌晨3小时或临睡前血糖)的测试。这可认为全天血糖浓度的变更供给较好的评估,对断定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等供给很大的帮助,并可用于领导糖尿病治疗计划的调剂。
“面”面俱到:预防并发症
要使血糖长期达标,“点”和“线”的监测还是不够。必须通过观察血糖在一段时间内的变更,来评估治疗后果。临床上对“面”的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为断定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全面反应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把持情况,也能间接反应氧化应激对本质脏器的侵害情况,以便把持血糖长期达标,从而进步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减少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呈现。而糖尿病的治疗,说到底就是把持并发症的产生,进步生活质量。所以说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据杨主任介绍,糖化血红蛋白一般把持在6.5%为宜,建议糖尿病患者三个月一次,到医院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便医生及时控制血糖总体变更和调剂治疗计划。
另外,他还提示糖友平时多注意血糖值在这方面的变更,根据这些变更来初步判定自己的血糖把持情况。他认为,“点”高而“线”正常的话阐明平时血糖把持良好;“点”、“线”都高就阐明把持不好;“点”正常而“线”偏高则阐明在最近一次抽血前注意把持血糖,但是最近2到3个月的把持却不幻想。记者 张生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