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常州市第七国民医院为孩子看拉肚子,根据经验带了500元钱,但一位叫徐莉的医生只开了5片一毛钱的药,就治好了孩子的病。这个一毛钱处方令病人家属十分感叹,也被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扬子晚报》6月9日)
一毛钱的小处方,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仁医之心。尽管前段时间,媒体曾报道过社区医生王争艳常开两毛钱处方的事迹,但是必须承认,在现实当中,像徐莉、王争艳这样的小处方医生太少了。也许正因为稀疏,她们才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毛钱处方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时下“看病贵”人人皆知,曾有人这样感叹:“在医院,千万别说你有钱!”如今到医院看病,即便是普通的发烧感冒,没有几百元钱也甭想走出医院。据媒体报道,某医院治癌帮助药芦笋片的利润竟达1300%。如此情境下,难怪人们会为“一毛钱处方”惊讶,难怪人们会为开“一毛钱处方”的医生激动。但人们在激动的同时,更关心的是“一毛钱处方”医生怎样多起来。
“一毛钱处方”多起来,就不能让开“一毛钱处方”的医生独守清贫。比如开小处方的社区医生王争艳。王争艳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她的同学们现在都是各大医院的顶梁柱。2009年,王争艳第一次参加了同学聚会。她的同学们大都住在高级小区,开着名牌小车,而她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30年聚会时,为了让她参加聚会,有同学出招,每人发一件制服,大家穿着同样的衣服去参加。我们也不知道徐莉的收入如何,但可以确定,如果她长期开“一毛钱处方”,收入也高不到哪里去。徐莉、王争艳们抵得住利益的诱惑安于清贫,阐明其医德是高尚的,但从制度层面讲,应保证这样的医生正常的收入,并获得尊严。
“一毛钱处方”多起来,就不能让开“一毛钱处方”的医生独自蒙受压力。徐莉是荣幸的,她所工作的常州市第七国民医院提倡“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对医生的考核更重视的是工作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考评,医院对医生用药不作考核。但是,很多医生没有这样荣幸,他们蒙受着医疗潜规矩的压力。曾有报道说,重庆一位医生保持开小处方,成果未完成创收指标反遭医院倒扣钱。如此压力之下,很多医生或许不愿意承担压力而选择随波逐流。
“一毛钱处方”多起来是患者的期盼,“一毛钱处方”多起来,也不能只靠宣传和号召,基本在于制度建设。只有用好的制度保证小处方医生的生存状态好起来,小处方医生才会越来越多。□彭春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