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为儿子捐出了近半肝脏。医生昨日表现,患者小勇的肝功效已基础恢复正常,下周或可出院。
7月12日凌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下称“广总”)肝胆外科主任霍枫走出手术室,将小勇肝移植手术成功的消息告诉李女士时,等候了17小时的她眼睛湿润了。此时,小勇的父亲易先生正静静躺在ICU病床上望着隔壁床的儿子,他刚为患肝门部硬化性胆管炎的孩子献出了自己近1/2的肝脏。
全身瘙痒
少年突患罕见病
小勇是东莞石排镇人。2005年暑假,母亲李女士发明小勇皮肤变黄、小便发黄、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找到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区庆嘉教授。2006年,区庆嘉为小勇进行了肝门部肿物切除、胆肠吻合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肝门部硬化性胆管炎。
区庆嘉深知,硬化性胆管炎十分棘手,病情不仅会重复,还会发展成终末期肝病。果然,令人担心的事情产生了。术后3个月,小勇病情重复,医生又给他做了第二次手术。但好景不长,2008年10月,小勇病情又一次呈现重复,医生只能通过外引流方法为其引流胆汁,并重复进行胆道冲洗。小勇带着胆道外引流管度过1年多,15岁的他体重不足35公斤,后来病情还发展到胆汁性肝硬化程度。
亲情可贵
父母争相捐肝
区庆嘉认为,为孩子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是最好选择。他将小勇送往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刘超教授处,刘超又带着小勇和他的详细材料找霍枫会诊。
专家查看了所有检查成果,批准区庆嘉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看法。据病历材料和相干检查显示,小勇除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外,还合并有中度a-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手术难度恐怕前所未有,合并a-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终末期肝病病人接收肝移植手术,国内外文献还未见报道。”霍枫表现,手术、创伤、沾染、药物干扰会加重贫血,甚至导致溶血。而且,小勇还做过两次大手术并长期带着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管,更加大了手术难度和后期处理的复杂程度。
两家医院的专家毅然决定采用肝移植治疗计划,这让李女士看到盼望,夫妻两人迅速筹齐了手术费用共30余万。
小勇的病情不容许长时间等候肝源。其父母同时表现要捐出自己部分肝脏。李女士写了一封5页长信给霍枫,请求为孩子捐肝,“我害怕手术不成功,担心丈夫身材受到损害”。
医生检查发明,李女士本身患有贫血且肝脏和胆管有较大变异,而易先生身材健康,非常合适捐肝。“我早就说要捐的,这样我就可以和儿子肝胆相照了!”易先生说。
17小时
母亲手术室外守候
手术时间定在7月11日。为保万无一失,霍枫等打算给小勇先做肝脏游离,管道仍相连,确保易先生那边筹备好才为小勇进行病肝切除。上午11点,医生确认可将小勇的病肝切除,便开端了切取易先生左半肝的手术。7月12日凌晨2点半,手术顺利完成,历时17小时,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的李女士如释重负。
经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小勇和爸爸的身材状态稳固。易先生已于两周前痊愈出院,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已回东莞持续繁忙。“没感到有什么不同,见到我的朋友都说我没动过手术。医生说了,肝脏是人体唯一能再生的本质性器官,3—6个月就可长到本来大小,我没感到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了儿子这是很平常的事。”
病房中,小勇戴着口罩坐在床上,面对“长枪短炮”,他爽直作答。他感到爸爸很巨大,“长大要赚很多钱养他!”出院后,他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已经七八年没去的海滩游泳”,由爸爸作陪;另一个是尽快回到学校,持续学业。(曹斯 李岩田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