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竹书纪年》说:“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微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今本竹书纪年》说:“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此言较古本记录更为具体。
关于王亥其人,卜辞多记其事:
《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龟甲兽骨文字》均有记录,如:“贞之于王亥郬牛辛亥用。”
从甲骨文知道:王亥之祭日用辛亥,其牲用五牛、三十牛乃至三百牛,祭礼最为隆重,其身份应为商先公先王。
王亥其人也见于正史,《史记》、《汉书》均有记录。对此,王国维先生考证甚详,由此可知,王亥就是一个著名的商先公。
中国第一篇以“旅”为篇名的文献,记录的也是王亥到有易出游的经过,其中有“丧牛于易”。从“王亥宾于有易”,可以看出,王亥当时在有易这个处所是住在一个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专门招待客人的“宾馆”里的。“有滛焉”据史学家考证,是在当地与女子一起进行了娱乐运动,但没有把握好度,引起了有易之君的忌恨,遭到报复杀害,把牛等商品抢去。后来,王亥之子微联合河伯的部队,进攻有易,杀君绵臣,报了仇。这些记录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明白地交代了王亥外出远距离经商出游的事实。特别是最后一次达到了有易,全部过程有吃、有住、有行、有游、有购、有娱,旅游的六大要素齐全。
在先商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明了不少贝和玉之类的东西,而作为内陆的商丘是没有贝的,也是不产玉的,这显然是在商人出游时带回来的旅游纪念品。在先商时代,商丘产生了中国旅游的萌芽,并通过经商运动开通了旅行、旅游的道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二、景区的发祥地
一方面在商丘肇始了中国旅游,另一方面,商丘也发端了中国的景区文化,这也是有文字记录和实物佐证的。《六韬》说:“段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又说:“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炙。”《诗经•商颂》说:“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这些文字清楚的流露出早期商都亳地宫苑景观的信息,这是中国最早的景观记录。
宋国(今商丘人)墨子的《非乐》所描写的“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披堂。”更折射了作为商朝第一都城亳地的宫观风景。
王亥的后代成汤建立商朝以后,虽然经过数次迁都,但开端时代建都于商丘和后来建都于亳的时间相当长。远古时代的都城必定是那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上述有关商都的描写,就可以窥见当时商丘旅游文化活泼之一斑。
更重要的,一批有文字记录的先商和商朝的景观群遗存,至今仍清楚可见。不少处所当时是商的著名的景观,现在仍然是商丘著名的A级景区。
在三皇五帝时就已存在的燧皇陵,《归德府志》等有关文字记录:“燧皇陵在阏伯台西北,相传为燧人氏葬处。俗云土色皆白,今殊不然。”著名史学家俞伟超先生题有“燧人氏陵”碑。1992年国际旅游观光年,“黄河之旅”首游式在这里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德生、钱伟长等,亲自题词,誉之为“中华第一火神”。
仓颉祠,《归德府志》载:“仓颉祠在虞城县西十里。”《世本•作篇》载:“黄帝使仓颉作书。”碑文记录“祠周生丛菊,清可充茗。”据1978和1984年两次对仓颉祠勘察,发明有汉以前遗存,断定为龙山文化遗址。
帝喾陵,有关文字记录:“帝喾陵在城南高辛里。帝喾都亳,故葬此。有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昭祀帝王陵寝碑可考。”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带领的中美联合考古队考核,高辛城墙遗址为原始社会的高辛城邑。
阏伯台,又名火星台、火神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授时台。《左传》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迁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 “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