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疏散演练 面对天灾不慌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谈如何防汛
■本报记者 李小伟
夏季来临,雨水增多,一些处所会呈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告诫宽大师生特别是农村师生,汛期来临,必定要做好各项防备措施,以避免损害。
金磊介绍了夏季最容易呈现的几种灾害:极端气象情况下的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并给出了防备措施。
如何防备洪水
由暴雨引起的山区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是山洪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情势。
【防备措施】在洪水达到之前,最重要的是选择逃生路线,尽快躲到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处所,不要徒步涉过水流湍急、水深已过膝的河流。
要即时懂得汛期灾情,制定或调剂防洪对策。当气象预报有持续暴雨或有台风袭击时,在易受洪水吞没的低洼、滞洪地带或湖泊、海边、河边的人群,更要进步警惕,随时注意水位的变更,及时懂得洪水的情况,采用适当措施,避免或减轻洪水的迫害。个人如遭洪水围困时,可在屋顶、树上等高处避难;或将木料或木制家具捆扎成救生筏应用;施放求救信号,等候救济;如有条件时,要积极援救周围的遇险者。最重要的是每天关注景象预报。
如何防备滑坡
土体、岩块或斜坡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产生整体滑动形成滑坡。
【防备措施】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禁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崩塌滑坡灾害产生前往往有预兆,在此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尽早制定学校和宽大师陌生散、撤离打算,以防造成混乱而产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如何防备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暴雨汇集形成洪水、挟带大批泥沙石块成为泥石流。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迅猛、动量大的特点,其迫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和洪水的迫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常常掩埋掉一个村或城镇。
【防备措施】当得知某区域一段时间内将产生泥石流时,应立即采用紧急疏散和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要建立临时回避棚,回避棚的地位要避开沟渠凹岸,以及面积小而且低平的凸岸和陡峭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离村较近的低缓山坡或地位较高的阶台地上。不要顺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泥石流对人的损害重要是泥浆使人窒息,因此开展对人员的救护十分必要。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消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躺,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用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急救站。
如何应对汛期
金磊指出,面对汛期,各级各类学校必定要做好防汛的各项筹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学校防汛应急预案,努力构建学校防汛预警机制;认真排查整治,切实做好学校防汛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文化教导,不断加强师生防汛安全意识,特别要加强疏散演练,做到大难来时不忙乱。
金磊表现,作为师生个体,重要的是学习防洪知识,加强并完善自身环境内的防灾措施。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之前,筹备好必要的医疗用品,妥当安置贵重物品,携带必要的衣物、食品、矿泉水,做好自救和救济的筹备。同时,他也告诫大中城市的师生,城市防汛是近年来水安全的又一特点,尤其要汲取近年来大中城市城区遇暴雨必成灾的教训,高度警惕,再不能产生中小学生在汛期伤亡的事故。
《中国教导报》2010年6月14日第2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