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同济、协和等大医院直言,“医闹”纠纷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医疗环境正在恶化,也大大影响医院的发展。据介绍,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闹”经常围堵医院大门、停尸、打砸医院医务人员等滋事行动屡屡产生。协和医院负责人认为,因种种原因,很多患者不愿通过司法道路解决医疗纠纷,建议政府尽快成立第三方调解中心,同时强迫规定医院不得自行赔付,领导患者通过正常道路解决问题,联合多部门共同打击职业“医闹”。武汉市也表现将积极营造建设“软环境”,推行第三方调解化解医疗纠纷、保护医疗秩序、治理就医环境。
看点
“院士级医生”呼之欲出
自2008年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辞世后,武汉医疗界再无院士级的医生。
而按照武汉中部医疗服务中心“3.1.1人才工程”的请求,5年内,要培养引进三名高精尖院士级医学人才,培养1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名青年人才。人才培养资金专款专用:院士级专家办理正式调入手续,或户口落入武汉市,一次性补贴经费100万元;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服务协议,保证在汉工作不少于6个月,每年获40万元;在汉工作不少于三个月的院士,每年赞助25万元;受聘担负重点专科名誉主任或顾问,担负领导工作,获一次性补贴10万元。
这一政策出台以来,截至7月,各医院共申报或筹备引进院士级专家25人。其中,武汉市普爱医院已引进首位院士,工程院院士邱贵兴受聘为该院骨科特聘主任,武汉市第一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朱学骏担负“中部皮肤病诊疗中心”名誉主任。但多名受聘武汉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只是会来汉领导,给予学术和技巧上的支撑,武汉依然缺乏院士级专家“坐镇”医疗界。
昨日,武汉发布将划拨专项经费,只要院士级专家入驻武汉专职工作,一次性给予补贴100万元。由此,中部医都缺乏“医生院士”的现状或将转变。
材料
武汉11个中部专科医疗中心
1.器官移植中心: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2.血汗管疾病防治中心:协和医院、省国民医院、亚洲心脏病医院的血汗管专科
3.神经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省国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神经外科
4.骨科和创伤外科中心: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
5.肿瘤诊疗中心:中南医院、省肿瘤医院、武汉市五医院的肿瘤科
6.皮肤病诊疗中心: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7.糖尿病医疗中心: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
8.五官疾病防治中心:省口腔医院口腔科、协和医院耳鼻喉科
9.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
10.中医药研究治疗中心:武汉市中医院、省中医院
11.烧伤医学中心: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
链接
危重病人互转、检查成果互认、临床研究互助——
武汉城市圈132家医院昨“结盟”
记者郑志方 通信员杨璠、杜巍巍 大学生记者陈欢报道:继同济医院与城市圈内数十家医院组成“两型医院”联盟后,武大国民医院昨日牵头,正式组建“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俱乐部”,我省“1+8”武汉城市圈内的132家二甲以上医院院长纷纷到场,主动参加并宣布组成一个医疗“超级联盟”。据懂得,该“联盟”的所有医院将打破检查各自为政的历史,其检查成果相互承认,并在联盟内建立危重病人“绿色通道”。
记者懂得到,从昨日开端,联盟内的基层医院的医生都将免费到省国民医院进修,这和同济医院承诺的一样,大医院都表现愿意把技巧、管理等知识无偿转达给基层医院,并派专家长期坐诊。武汉大学副校长、国民医院院长黄从新说,这次动作是落实武汉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战略安排,也是造福省内及城市圈居民的民生工程,派武汉专家长期坐诊、联合义诊等机制,都将必定程度上解决基层病人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危重病人,大医院将开放绿色通道,危重病人可以直接转诊,病情稳固后再转回原单位,履行双向转诊;同时畅通疑难病例会诊渠道,进步诊治程度。“另外在各医院的检查成果上,成员医院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相互承认,不让患者重复检查!”“在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只能用在20%的人身上,而在农村是20%的医疗资源用在80%的人身上。”天门市第一国民医院院长何正在说,目前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俱乐部的建立顺应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可以增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让基层病人也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医疗资源。
相关阅读